70b55be9-e168-4d1e-a9c1-f5a7a1319d2b.jpg

中国作家网2021年度“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出版

李英俊


        2022年5月,《灯盏2021: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并在当当网、京东同步上线。作品选收录作品均为入选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2021年度“本周之星”栏目的优秀原创作品,延续往年作品选的体裁,共选入散文13篇、诗歌20组、小说14篇,包括47位作者,总计35万字。

        在所选作品中,散文多以乡村为书写对象,比如扎西才让的《他们(节选)》执着于对藏地乡村的寓言化呈现,充满神秘色彩和悠远意味;前进的孙《我记住的树》以小见大,通过乡村中几棵树的繁茂与疏落,映射出一家三代人的家族变迁;徐玉向的《烟火探微》以锅间的烟火日常,铺展开一幅安静、温馨、感人的乡村生活图景;杨秀廷的《夏至:时间的拐角》将夏至节气与乡村鸟叫蝉鸣绿树清风等物相结合,引经据典,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在《陪植物们说话》中,作者李汀重回童年时光,以温暖的笔触奏响一曲乡村田园牧歌。除了乡村题材,鲁北明月《沿着盲道往前走》关注城市道路上的盲道,倾注了作者独特的思考与深刻的人文关怀;常龙云的《高山远鼓》和阳春《在赣州遇见苏轼和辛弃疾》都聚焦历史主题,前者借助一面大鼓唤醒遥远的战争记忆,后者透过苏轼和辛弃疾在赣州的历史痕迹,向两位伟大的词人致敬。

        诗歌方面,以组诗为主,风格迥异。西厍的《玻璃、废墟及其他》选取意象相对简单,却沉淀着诗人凝视时间、叩问存在之意义的大思考。刚杰·索木东的《重阳(外二首)》以敏锐的感受力描绘了一幅甘南秋景图,气氛苍凉寂寥。木一伊的《良夜》运用第二人称视角“你”,既“言说”文本,又“沟通”读者,带有鲜明的叙事特性。王永苓的《山中(组诗)》感情细腻又真挚,更像是一组写给爱人的情诗。值得一提的是,野老的《海浪哲学(外九首)》、董欣潘的《秘药(组诗)》、林杰荣的《海边行(组诗)》、冀卫军的《大海从来不悲伤(组诗)》虽然都将“大海”作为书写对象,但“大海”又被诗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诗人看待自我、与世界对话的精神家园。

        原创频道小说创作的成绩令人欣喜。与2020年度小说入选数量9篇相比,2021年度入选小说数量增加到14篇,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李跃慧的《县长和我打老庚》以一名扶贫干部的视角讲述了乡村精准扶贫的故事;赵建平的《女儿河的故事》和黎幸欢的《起薇山往事》都聚焦爱情主题,前者以扎实沉稳的叙述娓娓道来,后者更多选择以对话方式推进情节;王建刚的《北漂的老人》塑造了一位六十多岁在北京漂泊的老人形象,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吴彦非的《阮郎归》以城镇化极速推进为背景,将乡土变迁与人物命运相结合,充满复杂的人生况味。在艺术风格方面,镜诫的《误入森林的骆驼》以寓言方式写童话,双鱼的《沂蒙旧事》借鉴了中国传统讲故事的笔法,杨帆的《蜗牛邮局》在小说叙事方面显示出不俗的功力。

        整体来看,在47位入选作者中,有已在写作道路上默默耕耘多年的“老手”,也有刚刚崭露头角的文学新人。小说《误入森林的骆驼》作者镜诫出生于1998年,目前为中医内科学研究生,而小说《关于苏茜(节选)》作者木俞、《百次剃头》作者林烁,以及散文《风自有归处》作者烨水珠华都是“00后”在校大学生。毫无疑问,他们刚刚起步,对写作怀着朴素而赤诚的热爱,三篇作品能够从成千上万篇原创作品中脱颖而出,足可见作者的文学才华。

        作为重要的互联网文学活动平台,中国作家网始终重视原创平台的建设,通过设置“本周之星”栏目推介优秀原创作品、开展年度“文学之星”评奖活动、举办原创频道征文大赛、与文学刊物合作定期向刊物推介原创频道的优秀作品,以及连续四年推出“灯盏”原创作品选等种种举措,旨在推介更多优秀的原创作品,鼓励促进广大文学写作者的创作热情,为这些热爱文学、立志于文学创作的人们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正如中国作家网总编辑陈涛在该书序言中所说,“我们之所以矢志不渝地坚持这项工作,是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在无穷的远方与无数个角落,闪耀着从未熄灭的文学之火与文明之光。无论在闹市还是边地,在人群中还是独行者,他们个个满怀赤诚,在文学的篝火旁聚拢、取暖和明心见性。在这些朋友的心中,文学始终纯粹、温暖,闪耀着迷人的光泽,充满着永恒的力量。文学如同一盏盏明亮的灯火照耀着他们的内心与生活。”


来自原野的灯火

——《灯盏2021:中国作家网“文学之星”原创作品选》作者感言


在最需要的时候邂逅“伯乐”


□前进的孙


        疫情期间,我在家待了三个多月,从城市的喧嚣和繁忙中逐渐地平静下来。住在老家的院子里,走在故乡的小道上,爬上房顶眺望曾经的村庄,我有足够多的时间看天空,曝晒在太阳下,数星星……我从平静里又开始变得忧伤起来。很多事仿佛发生在昨天,岁月终流逝,往事如烟,旧人如尘,都随风飘散。在这片祖辈生活的土地上,有着我完整的童年、零碎的少年、稀拉的青年和逐渐寻不见的中年。数十年,我认真演绎着快乐和悲伤的故事,我用笔书写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我想念他们,怀念那个平凡的岁月。

        在我写作想法最活跃的时候,幸运地结识了中国作家网,于是我有了一片“领地”,可以把心中的很多话通过文字展现出来。作为一个业余作者,一篇《我记住的树》有幸被推荐为2021年的“本周之星”,这也更增加了我创作的信心。最近,中国作家网联手文学刊物推介原创频道优秀作品,这无疑给广大基层作者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以前,自己的作品能入选文学性强、有影响力的文学期刊,是令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这都将成为可能。作品入选新近出版的《灯盏》文集,也让我们更有信心,相信我们终将在这个孕育文学人才的摇篮里获得成长。



写作暗夜里常伴的灯盏


□杨 帆


        在动笔之前,我想写一段有关“慢”的往事。信手开了三段,那时还不知道要写什么。直到女主人公出现在柳絮飘飞的街上,邮局里各种人物相继登场,故事的脉络才渐渐展开。菊县、蜗牛邮局、袖珍女孩……这些名词自己跳出来,像一粒粒珍珠自行串联起了小说的主线。写作状态很自在,当第四段续起后,全文再无中断。我直写到凌晨四点才罢手,虽说结尾仓促了些,完成的快意还是有的。我记起写第一个小说,也是写到凌晨四点。我很少熬夜写作,如果这样做,那是有不得不连夜表达的需要。

        短篇小说《蜗牛邮局》是在去年初冬创作的,完成那天正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征文(小说)大赛截止日,后来,这篇小说在此次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小说也同时被评选为“本周之星”,刊发在文学内刊《梵净山》2022年第1期。在此感谢中国作家网的编辑、评委老师给予这个小说关注和喜爱。作为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首次小说大赛的受惠者,我感受到了这个平台对原创作者的尊重,感受到在写作的暗夜里长伴的“灯盏”。



我想写点不一样的发现


□李跃慧


        成为中国作家网的注册用户后,我感觉生活像打开了一扇奇妙的窗户,扑面而来新鲜的景象。我在这里学到知识,结识了良师益友,也得到了一次次展示的机会。2021年6月,我被评为中国作家网第21期“本周之星”。同年12月,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征文(小说)大赛中,我的小说《山歌好比春江水》获得了一等奖,还在《鄂尔多斯》2022年第二期全文刊发。还有一件不得不说的喜事,是我当上了我们永仁县的政协委员,有机会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我的小说《县长和我打老庚》有幸被选入于近日出版的《灯盏2021》。我的家乡地处滇中北部高寒山区,脱贫攻坚的这些年里,我原本住木垛房、土坯房的亲人们,陆续搬进了政府出资建盖的新房,坐上了沙发,用上了冰箱,打工做活的地方也多了起来,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同学朋友中有好些做扶贫工作的,他们心心念念扑在工作上,平时闲谈讲的也是结对户的事情:老人病了;小孩厌学了;打工人拿不到工钱了;小黑羊生了双胞胎;男户主买到小猪吃不惯的饲料,两口子吵架了……听他们讲述这些真实发生的事,我也会陪着焦虑,随着欢喜,于是,写一篇有关脱贫攻坚的小说的念头不知不觉间就萌生了。我没有马上动笔,我不想仅限于写物质上的改变,我想写点在这一过程中不一样的发现。后来我遇到一位70多岁的老教师,他在给我讲家乡历史的时候提到了一件事,在解放初期有个新上任的县长,为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到深山老林找最穷苦的一户人家打老庚(交朋友),他们一起吃粗糙的苞面谷饭,一起喝醇美的杨梅酒,这之后的许多年里往来不断。在彝族人的认知里,老庚是以心换心的朋友,也是患难与共的亲人。我忽然就有了灵感,不论是过去的打老庚,还是现在的脱贫攻坚,共产党人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初心没有改变,扶贫干部和结对户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他们朝着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共同努力着。



来自原野的灯火


□张满昌


        我的小说《深夜出击》是2021年9月20日登上中国作家网的。作品要呈现的是全职妈妈该怎样重启职场生活。它不是一个宏大的题材,但是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作品是一气呵成的。多年来“混迹”于宝爸宝妈圈子的经历,让我对需要的素材烂熟于心。对这个作品,我寄予了莫大的希望,也带着它去敲过心仪杂志的大门,不过大门那边,并不曾窥见一条门缝。也是在这样的时刻,中国作家网敞开了怀抱。后来,当我回顾那一切,会不断地想到珂赛特在原野和冉阿让相遇的那个夜晚。严格来说,他们的故事和背景同我的美好遭遇并不太吻合,但他们相遇那一刻迸发的情感,却和我的故事相通。冉阿让是珂赛特漫漫长夜的灯火,中国作家网又何尝不是我文学原野的那盏灯火呢。讲述这背后的故事,是因为我深知,在茫茫的文学大海里,它不过是一滴小小的水珠。面对这滴水珠,平台的态度是轻轻地将它打捞上来,让阳光照射,让它发出应有的光。

        小说大赛结束后,我仍持续关注网站原创平台的发展,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个要浏览的就是中国作家网。记得年前平台有向驻站作者做问卷调查,广泛听取意见。我提到,是否可以在小说大赛后,再举办散文或者诗歌大赛,以发掘扶持更多有潜力的作者。令人欣喜的是,散文大赛果真在今年举办了。此外,我还特别留意到,平台陆续开启了和各大刊物的合作,如《诗刊》《天津文学》《大江文艺》《梵净山》等。一批在平台得到编辑认可的优秀作品也得到刊物的青睐,陆续刊登。

        做嫁衣、搭舞台、递上麦克风,于我来说,中国作家网是创作路上的重要阵地,是希望之火燃烧的辽阔原野。而对多年来和她相守,在书斋默默耕耘的同行来说,也是如此吧。



“互联网+文学”面前,创作者更要懂得“君子不器”


□刚杰·索木东


        我应该是以文学的形式最早接触互联网的那一批创作者之一。记得早期网络论坛很火的时候,我就常在“天涯论坛”“西祠胡同”玩。后来又陆续在一些网站注册博客发布自己的作品。2004年起,又业余担任民间公益网站“藏人文化网”文学频道的主持人。

        自然而然地,我成为了中国作家网改版后第一批的注册者,隔三岔五地提交一些刊物发表过的作品和自己喜欢的诗章。零星的作品能从海量的网络投稿中通过编辑的仔细审核见诸网端,个别作品能被首页推荐,未经纸媒发表的部分原创作品还被推荐给与网站合作的文学期刊发表,这都令我十分欣喜。而小诗《重阳(外二首)》能获得中国作家网2021年度“文学之星”三等奖,并入选《灯盏2021》,对我来说更是“中了头彩”般的大惊喜。感谢编辑们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卢静老师的精到点评,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诗,让拙作相形见绌。

        “互联网+”背景下诸多网络平台和自媒体的出现,使得我们的作品拥有了文学期刊所不具备的“大容量”和“短平快”发表与传播的可能,也多了更多批评的空间。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创作者对互联网的态度是多元的,很多作家很快适应甚至热衷于互联网的文学表达,一些作家尤其是小篇幅创作的诗人已经利用一些写作软件开始了在线创作和发布,而另一些传统作家,仍在坚持着传统的纸端写作。

        文学创作和发表、传播的“网络化”,契合时代的发展。毕竟,任何作品都需要更大范围的传播,任何作家都需要更多的读者。既然互联网已成为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的现实,那么作家们似乎也就没必要在面对网络时非要持“抗拒”态度。

        其实,期刊是发表和传播的平台,网络也是。在“互联网+文学”面前,作为创作者,我们在对自己作品“敝帚自珍”的同时,更应该懂得“大浪淘金”的珍贵和“君子不器”的真谛。惟有回照内心,认真学习,严谨创作,为自己、为别人、为文学的长空里留下几缕夺目的“流星”,甚至是璀璨的“恒星”,才是我们的毕生追求。



文学的温暖和力量


□杨秀廷


        我生活在湘黔边界清水江畔的村寨里,这里是我阅读和写作的福地。我尝试以清水江中下游苗村侗寨为体验地,用民族民间文化为表现色彩,围绕“家园乡愁”“文化乡愁”“地理乡愁”和“历史乡愁”这些主题,通过写文化变迁、人居环境变化和族群文化心理,经由“乡愁体验”这种行走和感悟的方式,唤起人们的乡土情怀和对自然生态的依恋。于是,有了我写作《节气里的乡村时光》这本散文集的机缘,有了《夏至:时间的拐角》这篇文字。

        中国作家网为我们开辟了一片广袤的文学原野,在这里,我读到了许多好作品,也结识了一大批良师益友。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一系列创新举措,给了我温暖,也传递了力量。2021年,我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上传习作25篇,有18篇被编辑推荐到网站首页的“新作品”栏目展示,有9篇入选“一周精选”,《夏至:时间的拐角》被选为2021年第23期“本周之星”作品,还获得中国作家网2021年度“文学之星”三等奖,入选《灯盏2021》。谢谢中国作家网给予的文学的慷慨。



诗无止境 学无止境


□陈中明


        获知《灯盏2021》在2022年5月正式出版的消息,我心中的喜悦无以言表。我的组诗《铁的紫烟》能入选2021年“本周之星”,是网站对我的鼓励与鞭策。我要衷心感谢王震海老师和刘云芳老师对我诗作的用心点评与指导,既肯定了诗中真挚的情感,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对我今后的写作大有益处。

        我是一名常年奔波在外的农民工,亲情与乡情是我书写的主要基调。那种源于骨子里的情感,无论身处何方,不管何等境遇,都永远无法割舍。所有的思乡情怀都融汇到诗的字里行间,在诗中回乡,在诗中与亲情对话,在诗的那份情感里,得到了心灵的慰藉,也是孤独与寂寞的释然、生活的充实所在。组诗《铁的紫烟》也不例外。与中国作家网的编辑们相处,有种融洽氛围,这在别的网站很难遇到。特别是网站陆续推出的各项赛事,以及向知名文学刊物推荐原创作者优秀作品等一系列举措,无不是给我们最大的福利。这将促使我更加努力学习。诗无止境,学无止境。



我的文学梦从这里开始


□王永苓


        从入选“本周之星”至今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我好像进入了井喷式的创作状态,连续在一些较大的刊物上发表作品,也获了一些奖。我想这都可以归结于被评为“本周之星”的那一刻,自己的作品得到了中肯的评价,对于作为文学创作初习者的我而言,是比中了彩票还开心的。但从那以后我陷入了与自我的搏斗中,一直思考自身应如何有所突破,就像2021年对2020年的突破那样,放慢了创作的脚步。在此期间,我看到了中国作家网联手文学刊物打造原创频道的消息,我相信许多驻站的创作者都跟我一样倍感欣喜,满怀期待。如果说中国作家网为所有热爱创作的人提供了一个海纳百川的平台,让我们的书写得到更多的展现机会,那么此举就是让创作者走得更远,被更多人看见。文字落于纸间,是情怀,文字留在中国作家网,是一种笃定。在这里,无论过了多少年,我依然记得那个深夜反复看自己的创作是否“审核通过”,永远记得编辑老师告诉我入选“本周之星”时的那种惊喜。无论过了多久,无论谁问起,我都可以很坚定地告诉别人:那是2021年1月24日,在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我的文学梦启程了。


原刊于《文艺报》2022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