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藏扑朔迷离,去西藏山高路远。跟马丽华神游西藏,驾风驰梦,耐力阅历一并经受考验。作为转型之作,马丽华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如意高地》以高地、高势如意取法,以“写非常经验”为诉求。诗人的炼意功夫,非常经验下的西藏历史风情加首部小说的生活蓄势,《如意高地》里的如意风景盛开,一眼难尽,幽深悠远。远到清末民初,时空转换,古人今人,一并传奇。
《如意高地》马丽华著,20064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如意高地》内容简介:
沿着一本旧书提供的线索,一群人循迹而去,打捞出沉埋经年、几被遗忘的一段历史,从而让活过的重新活过,让死去的再死一回。清末民初历史转折关头,在边远地带的西藏,曾经的故事令人惊异,曾经的爱情令人唏嘘,历史经验创剧痛深,而小人物的命运、大群体的命运,则令人长久地感喟不已。
  寻找者与被寻找者在这里显示出同一性。包括作者在内的这群当代人,与这一段历史有着或深或浅的关联,在当下的和平年代里,他们置身边缘,各自过着属于西藏的常态生活,虽然不时地与历史相遇,由此穿插交织,融会重叠,但毕竟时过境迁,前尘往事风流云散——古人今人一并进入传奇。
  本书是曾以叙写西藏著称的作家马丽华奉献给读者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其在藏生活多年所积累的丰厚资源、西藏文化熏陶而成的慧眼、修炼而成的心态,在看似忠实的记录中悉心建构与解构,在匪夷所思的想象中机巧整合,在她一向所标榜的“宽阔的边缘地带”任意行走,终于以其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胆文本实践,引领读者将百年间酷烈而不乏奇幻的风景一路看过。

《如意高地》目录
开篇 /1
第一章 事关一本旧书的二十年情结 /8
第二章 横断山下草木皆兵 /34
第一章 刘先生拂之不去的前尘往事 /57
第四章 波密丛林之战的一地灰烬 /81
第五章 刘先生穿行于历史地理三进三出 /112
第六章 萧墙祸起,怎一个乱字了得 /136
第七章 前有黑衣喇嘛后有司马阿罗 /160
第八章 绝塞死旅:古往今来最糟糕的旅行 /183
第九章 刘先生人生故事潜文本 /217
第十章 圣城拉萨之战的如是我闻 /244
第十一章 刘先生又一人生故事潜文本 /270
第十二章 马已赛毕尘土散尽 /297
第十三章 三言两语小团圆结局 /323

著名文学大家推介马丽华的《如意高地》:
很少有人像马丽华在这本书里所做到的那样,把时间和空间高度地对象化与艺术化,把地理与历史情思化与幻魅化,把人物与情节思辨化与灵感化,把观察、分析、求索与内省、冲动、还有点急躁焦虑杂糅在一起。如果说有什么不足,是不是太用力了?——如果她急于传送的是上好的祝福,我们何不欣然收受?
—王蒙

关于《如意高地》,我想说的是,只有作为诗人的马丽华和《走过西藏》的马丽华才能写得出来。马丽华是一个酷爱旅行的人,这本书仍然是一次灵魂绝境的旅行。对本书来说,也许重要的不在于叙述的是哪个年代——虽然那里充满了奇幻于极限;而在于站在哪个年代叙述——它是现实感的马丽华借一本前人之书与历史的邂逅与碰撞。由此,大胆的时空处理构成了这本书叙述风格的最大特色。
—雷达

在一种博尔赫斯式的玄想中,所有的书都是一本书。过去与未来、此在与彼在周流不息。马丽华写了《如意高地》,她把这视为一部大书的复述和重写。这部书记述人在历史中的激情和盲目,人在重重幻觉下的厮杀和受苦,以及人在重重极限考验中如何坚持为人。这部书的另外一个作者,那个名叫陈渠珍的人的书写有一种不容争辩的浩大的淡漠:一切已是如此,一切就是如此。而马丽华的书写是急切的、丰盛繁复的、争辩着的。她力图向陈渠珍、也向我们证明;一切本不可如此,一切事物之中本有更为美妙和慈悲的可能。
所以,马丽华远比博尔郝斯乐观。她梦想着以这次重写终结一本书而开始另一本书,她相信人的选择和力量。正因如此《如意高地》在最后发生结构上的自我垮塌时,她说,结束了,让我们在此和谐安居。
-李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