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初遇
当第一缕晨光穿透福津白龙江上空的薄雾,拉尕山便从沉睡中苏醒,像一匹蓄势待发的骏马,自东向西舒展着它矫健的身姿。海拔两千七百米的山巅,林密草青,云雾如轻纱般缠绕其间,神秘莫测。
藏语中,“拉尕”是神仙喜爱的地方,这里的云,似乎也沾染了神性,变幻万千,轻盈飘逸,仿佛伸手就能触到那柔软的质感。
在这片林草丰美的仙境之中,二○○八年,福津县在这里精心“雕琢”出了拉尕山庄。八栋两层的欧式风格别墅,错落有致地散落其间,红瓦白墙,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绚丽迷人,宛如给这头“骏马”安上了圆润而富有力量感的“臀部”——这是当地人对拉尕山形态最形象的比喻。二○一四年,福津最大的餐饮商贸公司宏生源接过了经营的“接力棒”,他们没有大刀阔斧地“摊大饼”,也没有急功近利地“翻烧饼”,而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巧妙地“加戏”:建成了广场流水瀑布景观,矗立起“五马奔腾”的雕塑,引入了时下流行的“爱情锁”“长生锁”项目。这些新元素与原有的怪石、奇树、青翠草地相得益彰,让拉尕山庄的“段位”又上了一个台阶。
三十二岁的卓嘎,是拉尕山管理局的职工。
她,有一张圆润的脸庞,眼神清澈如水,气质沉稳中透着一股藏族姑娘特有的淳朴与灵动。此刻,她正站在拉尕山庄的观景台上,望着远处层云翻滚的景象,轻轻哼唱起那首她最爱的《拉尕山,永远的眷恋》。“溪流告诉我您有多清澈,山花告诉我您有多灿烂,森林告诉我您有多幽静,悬崖告诉我您有多久远……”她的音色饱满,旋律轻盈、优美,仿佛天籁之音,与山间的鸟鸣、溪流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
卓嘎知道,今天又是一个“出圈”的日子。自从“拉尕归来不看云,九寨归来不看水”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开来,拉尕山便彻底“火”了。来自兰州、西安、成都、重庆等西北省城的游客慕名而来,想要亲眼目睹这“云态万象”的奇景。拉尕山,这个曾经“雪藏”在深山中的秘境,如今已是享誉西北的AAAA级自然景区,成为了福津最硬核的旅游名片。
“卓嘎,又在练嗓子呢?今天可是有大场面,县文化馆的章强副馆长要来采风,还有县委宣传部的文联小分队,说是要搞个诗歌朗诵活动,给咱们拉尕山‘加戏’呢!”管理局局长金莲的声音打断了卓嘎的思绪。金莲热情爽朗,是拉尕山的“活名片”,总能用最生动的语言向游客介绍这里的饮食和项目,陪着客人游玩,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卓嘎微微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金局,放心吧,我都准备好了。章馆长上次来,还给我画像呢,说我的眼神里有拉尕山的云。”
“那可不,咱们卓嘎就是拉尕山最美的一朵‘云’!”金莲打趣道,“对了,听说章馆长这次又有新动作,要给咱们的景点撰写新的解说词和文学脚本,这家伙,事业心强得很,专业段位那是没得说,每次来都能给咱们带来惊喜。”
正说着,一辆白色的越野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来,停在了拉尕山庄的广场上。车门打开,走下来几位精神抖擞的年轻人,其中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正是县文化馆副馆长章强。他从事文学美术专业多年,对拉尕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多次深入这里采风,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拉尕山的美。
“金局,卓嘎,我们又来打扰啦!”章强笑着打招呼,“这次我们可是有备而来,不仅要采风,还要和宣传部的同志们一起,把拉尕山的故事讲得更动听,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这颗‘云端明珠’。”
紧随其后,县委宣传部的文联小分队也到了,王欣、李琨、杨玉、丁枝四位年轻人,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和对拉尕山的向往,准备在这里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活动。
拉尕山庄的广场上,流水瀑布景观潺潺作响,五马奔腾的雕塑栩栩如生。爱情锁、长生锁项目的锁链上,挂满了游客们的心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怪石、奇树密布,草地青翠欲滴,一切都显得那么绚丽迷人。八栋欧式风格的两层别墅散落其间,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既有现代时尚的气息,又不失古朴典雅的韵味。
“章馆长,你们看,这里的云是不是又变了?”卓嘎指着天空,兴奋地说。只见刚才还如轻纱般的云雾,此刻却像奔腾的骏马,在山巅上翻滚、跳跃,仿佛格萨尔王和王妃的故事在眼前重现。据传说,格萨尔王和王妃曾到此地,留下了美丽的丝物,让这里的风景更加绚丽多彩。
章强举起手中的相机,不停按下快门:“太美了!真是‘拉尕归来不看云’啊!这云的姿态,千变万化,每一秒都是一幅新的画卷。”他转过头对卓嘎说:“卓嘎,上次我给你画的像,很多人看了都说‘出圈’了,说把你和拉尕山的神韵都画出来了。这次我想再给你画一幅,就以这变幻的云为背景,一定更有感觉。”
卓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脸颊泛起红晕:“章馆长,您太夸奖我了,我只是拉尕山的一个普通职工,是这里的山水养育了我。”
“卓嘎,你可别谦虚了,你的歌声,你的笑容,都是拉尕山最美的风景之一。”杨玉接过话茬,她是文联小分队里最活泼的一个,“我们今天要朗诵的《致福津书》,里面就有专门写给拉尕山的段落,希望能配得上这里的美景。”
随着游客的逐渐增多,拉尕山开始热闹起来。
卓嘎作为管理局的职工,也忙碌起来,她不仅要为游客介绍景点,还要在晚会上陪大家跳围成圆圈的锅庄舞,用歌声和舞蹈传递着藏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她的歌声《拉尕山,永远的眷恋》,成为了拉尕山夜晚最动听的旋律,让无数游客为之动容。“走进您,心灵的期盼;离开您,永远的眷恋!”当卓嘎唱到这句歌词时,台下的游客们纷纷跟着哼唱起来,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这一刻,拉尕山的云,拉尕山的歌,拉尕山的人,都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云的故事
拉尕山的西侧稍低一些的地方,是拉尕村。
如果说拉尕山像一头骏马,拉尕山庄是马的臀部,那么拉尕村,便是在马上的骑手,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全村有六十多户人家,随着拉尕山旅游业的兴起,村民们也嗅到了商机,纷纷“转型”,其中有十家开办了农家乐,经营地道的藏餐,也开办了民宿,让游客能深度体验藏族的生活风情。
这些农家乐,没有搞“千村一面”的“摊大饼”模式,而是各有特色。有的主打传统藏式火锅,牦牛肉、藏乡猪、野生菌菇,食材新鲜,味道醇厚;有的则擅长制作青稞酒、糌粑、酸奶等特色小吃,让游客大快朵颐。民宿也是如此,有的保留了传统的藏式碉楼建筑风格,内部陈设古朴典雅;有的则融入了现代简约元素,让游客在体验民族风情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住宿条件。村民们虽然不善言辞,但那份淳朴和热情,却能让每一位游客感受到家的温暖。
村旁,一座三层高的民俗博物馆格外引人注目。馆内陈列着藏族各式生产生活文物,从古老的农耕工具到精美的服饰刺绣,从传统的宗教法器到日常的锅碗瓢盆,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记忆。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穿越”回过去,了解藏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生活。这座博物馆,成了拉尕村对外展示藏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也让拉尕山的旅游内涵更加丰富,不再仅仅是“看山看水看云”。
章强和文联小分队的成员们决定先到拉尕村采风,感受一下这里的民俗文化。
走进拉尕村,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藏式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种着格桑花,五彩斑斓。村民们热情好客,看到外来的客人,都会主动打招呼,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卓嘎,你们村的农家乐现在生意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王欣问道,作为文联的一员,她不仅关心文学创作,也关心当地村民的生活。
卓嘎笑着说:“现在生意可好了,一到旅游旺季,民宿都住满了。不过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担心过会不会‘摊大饼’,搞不好特色,后来在金局和章馆长的指导下,我们坚持做藏式特色,突出原生态,才慢慢打开了市场。”
章强点点头:“对,发展旅游不能盲目‘翻烧饼’,要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特色,这样才能长久。拉尕村的优势就是藏族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一定要把这个‘硬核’优势发挥出来。”
他们来到一家名为“雪域人家”的农家乐,老板娘是一位淳朴的藏族大姐,名叫拉姆。看到卓嘎带着客人来,拉姆热情地迎了上来:“卓嘎,这些都是你的朋友吗?快请进,我刚煮好了酥油茶。”
走进农家乐,里面的装修充满了藏式风情,墙上挂着唐卡,桌上铺着藏式桌布。青稞酒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垂涎欲滴。拉姆为他们端上了糌粑、青稞酒、手抓羊肉等藏餐,味道纯正,让人回味无穷。
“拉姆姐,你们家的藏餐太好吃了,比城里的那些‘秀肌肉’的餐厅地道多了!”李琨忍不住赞叹道。
拉姆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就是用自己家种的菜,养的羊,做的都是家常味道,没想到这么受欢迎。现在有很多回头客,都说喜欢我们这里的氛围。”
在民俗博物馆里,章强和文联的成员们被那些古老的文物深深吸引。章强拿起一支古老的铜壶,仔细观察着上面的花纹,若有所思地说:“这些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件都有它的故事。我们要把这些故事挖掘出来,和拉尕山的自然景观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藏族文化的魅力。”
杨玉则对那些精美的藏族服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服饰的颜色太漂亮了,图案也很有寓意,简直就是艺术品。我们可以把这些元素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让诗歌更有画面感。”
丁枝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我觉得我们可以写一篇关于拉尕村的散文,描写这里的风土人情,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美丽的藏族村寨。”
采风结束后,章强和文联的成员们回到了拉尕山庄。晚上,拉尕山的云更加变幻莫测,层云翻滚,仿佛在演绎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广场上,篝火熊熊燃起,卓嘎带着游客们跳起了锅庄舞。大家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章强拿出画板,借着篝火的光芒,开始为卓嘎画像。他想捕捉卓嘎在跳舞时的灵动与热情,以及她眼中那份对拉尕山的热爱。卓嘎似乎感受到了他的目光,转过头来,对他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拉尕山的云,轻盈而柔美。
“卓嘎,你知道吗?很多人都说,是你让拉尕山‘出圈’的。”章强一边画一边说。
卓嘎摇摇头:“不是我,是拉尕山的云,拉尕山的水,拉尕山的一草一木。我只是一个传递者,把拉尕山的美分享给大家。”
“你就是拉尕山最美的一朵云。”章强由衷地说。
云的诗篇
诗歌朗诵活动在拉尕山庄的观景台上举行。这里视野开阔,可以俯瞰整个拉尕山的美景,远处的白龙江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流淌。甘肃省书协主席张琴在拉尕山庄题字“拉尕天池”,笔力飘逸洒脱,苍劲有力,这幅题字为拉尕山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王欣、李琨、杨玉、丁枝四位年轻人站在观景台上,神情专注。他们身后,是翻滚的云海,仿佛是大自然为他们准备的舞台背景。卓嘎和章强站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着这场诗歌的盛宴。
“尊敬的各位游客,各位朋友,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拉尕山,举办这场诗歌朗诵活动,希望能用诗歌的形式,表达我们对拉尕山的热爱与赞美。”王欣作为主持人,声音优雅、婉约。
首先朗诵的是李琨,她朗诵的是自己创作的《拉尕云》:“你是天空的精灵,轻盈地飘荡在拉尕山巅。你变幻着姿态,如骏马奔腾,如仙女起舞。你是拉尕山的灵魂,用温柔的臂膀,拥抱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
李琨的声音富有磁性,将拉尕云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台下的游客们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自己也化作了一朵云,在拉尕山的上空飘荡。
接下来是杨玉朗诵《致拉尕村》:“在雪山的脚下,有一个美丽的村庄。那里有格桑花的芬芳,有青稞酒的醇香。藏族人民用热情的歌声,欢迎远方的客人。这里是心灵的家园,让我们忘记尘世的烦恼,感受生命的美好……”
杨玉的声音温柔而深情,让人们感受到了拉尕村的宁静与祥和。
丁枝朗诵的是《拉尕山的歌》:“溪流在歌唱,山花在绽放,森林在低语,悬崖在诉说。卓嘎的歌声,如天籁般悠扬,回荡在拉尕山的每一个角落。这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赞美着自然的神奇,赞美着人间的真情……”
丁枝的朗诵充满了激情,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后,王欣朗诵了《致福津书》中写给拉尕山的段落:“拉尕山,你是福津的骄傲,是云端的明珠。你的云,让‘九寨归来不看水’的说法也黯然失色;你的美,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我们为你写诗,为你歌唱,只愿你永远美丽,永远年轻……”
诵声优雅、婉约,如同拉尕山的云,轻盈而飘逸。朗诵结束后,台下的游客们纷纷表示,这场诗歌朗诵活动太精彩了,让他们对拉尕山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没想到在这么美的地方还能听到这么动人的诗歌,真是不虚此行!”一位来自成都的游客感慨道。
“是啊,拉尕山不仅风景美,文化底蕴也这么深厚,难怪会‘出圈’呢!”另一位游客附和道。
章强看着眼前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欣慰。
他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拉尕山的故事正在被更多人知晓,拉尕山的美正在被更多人传颂。
卓嘎走到章强身边,轻声说:“章馆长,你们的诗歌太棒了,把拉尕山写活了。”
章强笑着说:“是拉尕山本身就很美,我们只是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而已。以后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拉尕山的美走向更远的地方。”
诗歌朗诵活动结束后,游客们意犹未尽,纷纷和章强、文联小分队以及卓嘎合影留念。大家都觉得,这次拉尕山之行,不仅欣赏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
夜深了,拉尕山的云渐渐散去,露出了满天的繁星。卓嘎站在观景台上,望着远处的星空,心中充满了感慨。
她想起了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拉尕山还没有这么有名,游客也很少。这些年来,在金局的带领下,在章强和许多像他一样热爱拉尕山的人的帮助下,拉尕山一步步发展起来,成为了享誉西北的AAAA级自然景区。
“卓嘎,还没休息呢?”金莲走了过来,递给她一杯热茶。
“金局,我在想,我们以后该怎么发展,才能让拉尕山一直这么美下去。”卓嘎说。
金莲看着远处的星空,若有所思地说:“我们不能只想着‘摘桃子’,享受现在的成果,还要不断努力,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挖掘好文化内涵,提升服务质量。要让拉尕山不仅‘出圈’,还要一直‘火’下去,成为真正的‘云端旅游胜地’。”
卓嘎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们要像拉尕山的云一样,不断变化,不断创新,但始终保持着那份纯净和美丽。”
金莲笑了:“对,我们就是拉尕山的守护者,要用我们的努力,让拉尕山这朵‘云端之花’永远绽放。”
云的眷恋
拉尕山,这座神仙喜爱的地方,以它的云,它的山,它的水,它的人,它的歌,它的诗,编织了一个轻盈、柔美而又充满力量的梦。
拉尕山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然,也在于它的人文。白龙江边南岸入口处,中国书协主席张海题写的“拉尕山”三个大字,笔力遒劲,透着墨香雅韵。
日子一天天过去,拉尕山的游客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兰州、西安、成都、重庆等省城的游客纷纷慕名而来,想要亲身体验“拉尕归来不看云”的美景。拉尕山管理局的职工们也更加忙碌了,他们每天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介绍景点,解答疑问,确保游客们的安全和游玩体验。
卓嘎依然是那个活泼开朗的藏族姑娘,她的歌声和舞蹈,给无数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游客都是因为听了卓嘎的歌,看了章强的画,读了宣传部成员们的诗,才来到拉尕山的。他们说,卓嘎是拉尕山的“形象代言人”,章强和宣传部的成员们是拉尕山的“文化传播者”。
有一天,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找到卓嘎,激动地说:“卓嘎,我是专门为了你的歌而来的。我在网上听到你唱的《拉尕山,永远的眷恋》,太好听了,就决定一定要来拉尕山看看。这里的云真的太美了,你的歌声也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动听,谢谢你,让我圆了一个梦。”
卓嘎感动地说:“谢谢你喜欢我的歌,喜欢拉尕山。拉尕山永远欢迎你。”
章强的画作和宣传部成员们的诗歌也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很多人通过他们的作品了解到了拉尕山。章强还为拉尕山举办了一次画展,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有人说,章强的画和卓嘎的歌,是拉尕山的“两大王牌”,让拉尕山“秀肌肉”的资本更足了。
有人说,在拉尕山看云,能看一整天都不觉得腻。那云,时而如棉絮般轻盈,在山间悠闲地飘荡;时而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仿佛格萨尔王的千军万马在此集结;时而又如轻纱薄雾,将山峦笼罩,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朦胧之美。“拉尕归来不看云”,绝非虚言。拉尕山的云,依然长久地在山间自由地舒卷、变幻,见证着这里的一切,也向远方的人们,发出着无声的邀请,更是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
拉尕山像一幅流动的画卷,四季皆景。春天,山花烂漫,姹紫嫣红;夏天,绿树成荫,凉爽宜人;秋天,桦树缤纷,层林尽染,金黄、火红、翠绿,交织在一起,如诗如画;冬天,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无论哪个季节来到拉尕山,都能感受到它不同的美。而那变幻莫测的云,更是这幅画卷中最灵动、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让拉尕山的美,有了无限的可能和想象空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拉尕山,将翻滚的云层染成绚丽的晚霞。
拉尕山庄的灯光次第亮起,篝火又将燃起,卓嘎的歌声或许又会在山间回荡。章强收拾好画板,满意地看着今天的作品;王欣他们四人,或许正在整理白天的诗稿,准备下一次的“诗与远方”;金莲局长和管理局的职工们,还在为明天的工作做着最后的安排;宏生源的人,正在酝酿新的创新项目;拉尕村的农家里,飘出阵阵藏餐的香气,主人家正热情地招呼着客人……
拉尕村的农家乐生意也越来越好,村民们的收入不断提高。拉姆的“雪域人家”还开了分店,生意兴隆。她说:“现在的日子就像蜜一样甜,这都要感谢拉尕山,感谢时代的飞速变化!”
或许,真正的“神仙”,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于这片云蒸霞蔚的山水之间,存在于每一个热爱这片土地的人的心中。拉尕山,拉尕云,这便是福津大地上,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田园牧歌,一幅永远也画不尽的水墨丹青。

知 否,甘肃舟曲人。出版刊印有《城里乡间》《江城街事》《戏剧人生》《楹联读写十讲》等文艺著作,在《格桑花》《楹联博览》、藏人文化网上发表小说、文艺评论若干。甘南州诗词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