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被称为“心的科学”,二千六百多年来,历代诸大师以科学的实证精神,对心意识做了最究竟的了解,形成人类文明最宝贵......
2009-11-14
修行的重点,在于我们的起心动念,因此,在修行的过程当中,要随时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检视发心与动机,若欲使动机纯正,必须......
2009-11-13
慈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有时我们会把慈和贪混淆起,这是因为我们有慈和贪时,都是把有情看作是悦意的。但是在我们......
听奶奶话的曲珠 一个假日里,我在老朋友家见到一位眉目清秀,脸蛋红里透亮的姑娘,她那含蓄的目光和令人心舒......
2009-11-12
本论的由来 现在我们要简略地谈一下本论的背景。 这个法来自于佛,由阿底峡尊者带到西藏。阿底峡尊者是从他......
2009-11-05
苦苦 第一种苦是苦苦,一般人都能把这看作是痛苦,它包括身苦和心苦。这两种苦我们都曾经历过,比如我都有过胃痛、感冒......
2009-11-04
消除三种过失 我们应该知道自己产生如何的质量及态度才能使听法产生效果,这非常重要。为此,师长们说听法时应当避免......
2009-11-02
有人说“宗教是盲目的信仰主义”,“宗教和迷信、巫术都提倡盲目崇拜,对信仰的对象反对用实践检验”,“只能用心灵的......
2009-10-31
世间八法的第三对是贪着好的名誉与自我形像以及不喜欢它们的相反面。第二对贪着称赞以及不喜讥毁针对的是别人对......
2009-10-30
诸佛之心所显现的形体——也就是佛教的本尊。佛观一切法就如我们观看自己的手掌一样,所以被称为一切智者。他们由......
2009-10-27
古印度寺院教育的兴起 佛教的寺院教育制度兴起于古印度。大约在佛陀圆寂500年后,随着寺院和石窟寺的不断修建开......
释迦耶协在南京、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 [内容摘要]明成祖永乐十二年(1414年),宗喀巴大弟子释迦耶协应诏代师入......
2009-10-22
佛法分小乘、大乘、金刚乘,小乘佛法的主要修行是不做一切恼害有情之事,大乘佛法的主要修行是做利益一切有情之事。......
2009-10-19
宗喀巴大师于圣道三要中,曾云:“出离若无净发心,执持修习终不成。无上正觉圆满因,智者当发菩提心。”行者思惟此生能获......
2009-10-12
要成为一个佛教徒,首先必须从皈依开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希求安乐、厌离痛苦的共同点,要获得究竟的安乐,唯有皈......
现代人由于生活忙碌、工作紧张且压力大,心常处于昏乱之中,导致烦恼炽盛,因身心不能平衡,而衍生出许多身心方面的疾病......
2009-09-24
吾人此生所承受的种种痛苦,皆由于过去世所造作的恶业所感召;恶业亦能障碍行者无法证得各种道次第之证量,因此,修行之......
西藏由于地处高原,交通不便;长久以来,鲜少与外界交流,逐渐形成一个封闭的社会。世人对西藏常抱持着神秘的观感;对于藏......
2009-09-23
每天的新闻报导总是充斥着许多社会大众所不乐见的灾难与恶行,如此诸多负面的新闻,对于大众的心理,难免产生不良的影......
量学大师陈那菩萨 一、藏传“测码”与汉传“因明”之间的差别 藏文Tshed ma(......
2009-09-19
摘要:藏传佛教见行修方面的井然次第是其最根本、最内在、起决定作用的特点,在见地方面,藏传佛教各个教派都强调从小乘......
2009-09-17
佛陀不久进入了拘尸那迦罗城,吩咐阿难道:“你去为我在娑罗双树间敷座设床,头在北面向西,我的教法最近可以北方宏传,未......
2009-09-16
佛陀的一生并不仅限于“见”与“修”,他的一生还充满了行动。他与各式各样的人交往,并且将他的知识与体验分享给他......
2009-09-14
虽然佛教认为无论是五趣还是六道的众生,都是三界内的生命。那么,是否在三界中的所有生命都是三界内的众生呢?读者需......
2009-09-10
有很多行者以极强的虔信与毅力修持上师瑜珈,因此证得胜义心性。这就是你们必须恒常不间断修持七句祈请文及上师瑜......
2009-08-01
Copyright © 2023 tibetcu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