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禅古寺大经堂把传统与创新结合得恰到好处

     康巴诺宗的设计,既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感  资料图片

    “千城一面”,这是当今城市建设最受诟病的地方。城市建筑缺乏个性,缺乏民族性,丢失了传统,使绝大多数城市面貌雷同,毫无特色。当城镇化的脚步快速席卷西部之时,一批有识之士呼吁:“别让西部民族地区重蹈东部的覆辙,我们要保留民族地区风貌!”

  马扎·索南周扎就是其中的一位。十多年来,他带领着自己的明轮藏建团队,在火柴盒般林立的钢筋丛林中不失对民族文化的敬仰,虔诚地传承、挖掘和传播着藏式建筑之美, 为民族地区保留自身的传统文化和特色风貌执着坚守。

  “为什么说布达拉宫像长在山上的?”

  作为全国第一批取得注册建筑师资格的藏族建筑师,马扎·索南周扎起初所接受的教育和从事的工作都与西方现代建筑相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人介绍去设计一座藏传佛教寺庙建筑,才一头扎进对藏式建筑的研究中,并决定将其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在马扎·索南周扎看来,藏式建筑是山地建筑的代表,它与内地的平原建筑是不同的两个体系,其植根的地域文化迥异。

  “就拿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布达拉宫来说,为什么说布达拉宫像长在山上的?” 马扎·索南周扎说,原因在于布达拉宫完全是随形附势,山是怎样的走势,宫殿就怎么盖,不会去削山挖土,因此整个宫殿与山是融为一体的。

  这种依山而建、随形变化的特点,既体现了藏族人不损山的生态建筑观,也赋予了藏式建筑大山般的庄严美感和纵向雕塑感。

  马扎·索南周扎认为,藏式建筑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环保。由于藏族人敬山畏水,藏式建筑以对周围环境的最小干扰为原则,一是少动土;二是将最好的土地用于农耕,把房子建在山上;三是建房子时就地取材,用旧房子的建筑材料去盖新房子,循环利用,不留垃圾。

  马扎·索南周扎将他对藏文化的理解,渗透到他设计的藏式建筑中。他设计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五星级宾馆康巴诺宗,虽不是依山而建的,但建筑有立体向上的感觉,有着山一般的挺拔感;三条玻璃幕墙从金顶梯次往下,暗合着从雪山之巅流下三条水,代表玉树为三江源之意。这个建筑乍看绝对是藏式风格的,但细品又很有现代气质,因而荣获“中国人居典范设计奖”。

  “好的现代藏式建筑,应该是去掉了边麻墙等传统藏式图案和元素后,完全可以作为一栋现代建筑而存在的。”马扎·索南周扎说。

  而对于寺庙建筑而言,马扎·索南周扎则认为应保留更多传统元素,因为宗教建筑往往包含着历史文化、宗教仪轨等多重内涵,如果建筑师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贸然创新,往往不能被僧众所接受。

  马扎·索南周扎设计过的最重要的宗教建筑是禅古寺大经堂。禅古寺是青海最重要的寺庙之一,2010年毁于玉树大地震。在迁址重建的过程中,马扎·索南周扎在研究禅古寺的宗教文化方面下了大功夫,才敢重新设计大经堂。虽然新建经堂的造型和金顶都与过去不同,但是法理上一脉相承,传承与创新结合得恰到好处,得到禅古寺僧人和信众的交口称赞,成为新玉树的标志性建筑。

  为传承藏式建筑培养更多人才

  迄今,马扎·索南周扎已设计建造了150多座藏式建筑,成为藏族地区首屈一指的建筑师。由于从事这个领域的人极少,2006年他在西宁创建了明轮藏建公司,致力于培养一批从事藏式建筑传承保护的人才。

  明轮藏建公司名义上是一家民营的建筑设计公司,但更像一个研究机构,里面有研究会、有书院、有讲坛。明轮藏建每年拿出150万元考察喜马拉雅山地建筑和藏式建筑,其足迹遍及青藏高原、云贵高原、蒙古高原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尼泊尔、不丹等国家。

  “藏族人在‘世界第三极’这样的极端环境下解决了建筑生态问题,这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国外建筑界感兴趣的,所以我们自己要研究透。”马扎·索南周扎说。

  明轮藏建有个出版计划,每年拿50万元出版翻译国内外优秀的建筑类、艺术类书籍,将其翻译成藏文。同时,定期邀请建筑学家、藏学家等专家来做讲座。明轮藏建还积极“走出去”,与德国弗雷设计集团、英国建筑研究院建立了互访联系。马扎·索南周扎认为,信息不对称会造成文化误解,因此要加强民族建筑研究与外界的沟通,只有信息对称才有共同价值可言。

  为了向更多人推广藏文化和藏式建筑,明轮藏建还与一些博物馆或开设建筑学、藏学专业的高校合作,如青海省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等,在这些地方举办藏族建筑文化巡回展。今年,还将在澳门举办“喜马拉雅的盛装”艺术展。

  鉴于明轮藏建在保护传承藏族建筑方面的突出贡献,2015年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成立藏式建筑专业委员会时,将其依托单位定为明轮藏建,马扎·索南周扎也因此成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藏式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据介绍,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培养民族建筑人才的学府,大学里的建筑专业用的多半是西方建筑理论。

  “如果把西方的一套全搬到民族地区,那我们的个性就会丧失了,这是极其危险的。”马扎·索南周扎说。他有一个构想,就是与国内各民族大学的藏学院开展合作,让明轮藏建成为学生的实践基地,以培养更多传承弘扬藏族建筑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