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一一相对应的佛经语句摘要举例说明如下:
 
        富强:佛教所追求的理想分两个层次:世间理想和超世理想。前者称“人天乘”,后者称“解脱乘”。人天乘的理想是生在人世和天国,获得高贵的人身和天人身,享受人间天国的自由、幸福、文明、富裕、健康、快乐的生活。人天福报的最高层次是在人间做轮王、帝王,在天上做天王,拥有尊贵荣耀的地位和无上权利、拥有无穷的物质财富和无尽的精神享受。认为这种人天乘高贵福报是累世修十善、积大德得来的果报。为得到人天崇高福报,就要行十善、戒十恶。在《华严经》、《宝积经》、《百业经》,《佛本生》等经典中,以大量的故事事例说明积德行善的人天福报——幸福高贵的人天之身,优越的国度环境,拥有无穷的物质精神财富,获得人天世界的高层次享乐等等。高度赞美善德善行,激励人们明善恶因果之理,抑恶扬善,以达到教化目的。
 
        如《妙法莲花经》说:“威德力具足,充满其国土。”“其国土清净,菩萨皆勇猛。”《百业经》说:“钱多财广,实力雄厚,所治地域广阔。”《大游戏经》中说:“要想富裕且幸福,克敌致胜部下多,要做利益大众事。”《律经》中:“要让国家富裕,安乐丰收,人口充盈。”《金光明经》说:“愿银库粮库充盈,使人民长寿健壮,荣光满面享福乐。”《菩萨地》中说:“人都生性希望拥有广盛财富,想增广财富,享用财富而勤奋努力。”《国王书》中说:“修积公德加强实力。”“为增加财富实力而多努力。”《念住经》中说“福报呈现富强”等,此类论述多不胜枚举。
 
        民主:佛教的民主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民主,一是思想民主。在组织民主方面的表现,如僧律规定,出家受戒者要完全出于自觉自愿,不能强迫,十岁以下不能抉择行为的小孩不予授戒(授具足戒),在佛法中心区域十个比丘僧,边远地区五个比丘僧组成授戒组,共议授戒。处理僧团内任免、乔迁、剃度、闭关、开许、对破戒僧的处罚驱逐等,事无巨细都要汇报主持、教师及僧众,取得同意,否则视为违律。
 
        学术思想,坚持“四依四不依”原则,即“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文,依智不依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在《律经》中说:“众比丘与众学者:如用炼切磨测试黄金那样,对我所言做研究定取舍,不要以尊敬我为由盲目听从。”佛陀倡导的研究辩论的学风,在藏传佛教中延续至今。
 
        文明:文明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佛教重视物质文明,如像佛像塔殿建筑、绘画雕塑、器皿制作等应有尽有。但佛教更重视精神文明,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此乃佛教”是佛教教理总定义。佛教道德的最低准则是“勿损害他人”,最高准则是“利益众生”。
 
        哥伦比亚大学佛教学者Robert Thurman说“佛教是“内在革命”,佛学是“精神科学”。《华严经》中说:“国城村邑,宫宅园苑,泉流陂池,草树花药,凡所布列,咸得其宜。”——表国土环境文明。“救护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安乐一切众生,哀悯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解脱一切众生。”“知恩,报恩,心极和善,同住同乐。”“自安乐,令他安乐;自快乐,令他快乐。”《念住经》说:“助光明胜利,别让黑暗取胜;使和善胜利,别叫粗暴得逞。”《大游戏经》说:“选择秩序良好的善地居住。”《菩萨地》说:“大菩萨不懂五明,也难成遍知佛陀。”——表精神文明。

        和谐:在《粗野人所问经》中说:“为和睦相处,诸事处理和谐,心不和的要使团结。”《念住经》中说:“与人和睦相处者,可以入天国,与天人为伍。”“心不和,事不成。”“人们互敬互爱,互相信任,其乐无穷。”《大游戏经》中说:“无害之人心是入法之光明门,消除与人不和之心是入法之光明门,它能使自他相安无事。”
 
        自由:《吉祥经》中说:“解开一切众生诸束缚。”《法句经》说:“自己是自己的救主,别无救主,能主宰自己命运的智者,会获得幸福快乐。”“自由是乐,无自由是苦。”《父子相遇经》中说:“求解脱者,不能入言词的牢笼,智者都懂得,不能受思想约束。”在《粗野人所问经》中说:“不依靠别人,自己选择自由生活方式,不能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要自愿,自主做事。”《宝积经》说:“冲破精神蛋壳,自由自在飞行。”
 
        平等:《宝积经》中说:“于诸众生其心平等,于诸众生平等说法。”“不轻贱一切众生。”“能行善心、行平等心,名为菩萨。”《粗野人所问经》中说:“对待一切众生的平等心,是成就遍知佛的智慧条件。”在佛教中“仁慈心、怜悯心、欢喜心、平等心”被称为“四无量”,是成为菩萨的首要条件。
 
        公正:《宝积经》中说:“对待亲友或仇敌,心要持公正。”“善法、不善法,世法、出世法,有罪法、无罪法,乃至有垢法、无垢法,亦复如是,离于二边(不偏不依),是名中道诸法实观。”《王者之法》中说“处事公正能长久,精于法治无偏心,正直经得起考验,凡事应依理决断。”“所谓公正者,如像父母对子女,公平无偏心,乘船尚不能倾斜,为官怎能心不公?”“心正无偏向,可为人中王。”等等。
 
        法治:佛经从内容上分为经、论、律三种,称“三藏”。其中“律藏”是佛陀对出家、在家众弟子制定的行为准则,即佛律。佛律是吸收修改古老印度的社会公德和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华严经》说:“不违世法。”僧律的基本原则是:律己,不损害别人。大乘菩萨律的核心原则是:无私利众。佛教非常重视道德法制,具德守法持戒,被当作佛教四众弟子的第一生命。以佛教弟子的具德持戒行为影响社会风化,达到人心变善,社会稳定,国泰民安,是佛教的目的。
 
        《念住经》说:“弘扬法律与良好的秩序,杜绝违法违律行为。”“守护律仪者,永远享安宁。”“无德不守律仪的愚人,死后不会投生人天道。”《律经》中说:“持律守戒有尊严,不守律仪被鄙弃。”《王者之法》中说:“要依法治国,防止违律违法。”“贤王常坚持法规,视不违越法规为有德。”《萨迦格言》说:“应以国法画界线,出越其线当处罚。”等等。
 
        爱国:《律经》中说:“祸害国与民众时,人人起而维护之。”《妙法莲花经》说:“无量无数,庄严其国。”“于意乐国,而得作佛。”《父子相遇经》说:“要生起热爱国土之心。”“依法处世,护其国土。”《金光明经》中说:“居住在瞻部洲者,要使其地众生安乐,依法护国。”《杂那盖秩序说》中说:“国土如蜜,吃蜜养蜂,食乳护牛,护国也如此。”《王者之法》中说:“智者热爱故土,雄狮保护其窝。”“贤王护其国,致民享安乐。”
 
        敬业:在《粗野人所问经》中说:“对所作诸事,要认真坚持。”《念住经》说:“认真做事之人,定能享受成功之乐。”《王者之法》中说:“做事不偷懒。”“从业做事者,最忌不认真。”《善说智慧》中说:“守信之人轻易不受托,受托承办之事就像那,刻在石上铭文不忘记,虽失生命不会半途废。”《入中论》中说:“一切公德来源于精进(勤奋做事),福德智慧成就源于此。”
 
        诚信:佛教将诚信列为一切道德的基石,佛教律法将不诚实、撒谎列为“十恶”之一,比丘律将“妄言戒”列为僧人的“第一戒”,所犯者如树根坏烂,不能复生。
 
        《父子相遇经》中说:“谁若诚心说真话,智人不会不相信。”《粗野人所问经》中说:“放弃说假话,要说真实话。”“持正见,不欺诈,不伪装,以真诚心关爱一切众生。”《菩萨地》说:“要重视信誉,不能以欺诈语,欺骗别人。”《梵网经》说:“不自欺、不欺人是佛戒。”《宝积经》说:“常以直心,与人从事,离诸谄曲。”《律经》中说:“对妄言,佛陀曾多次申斥,对诚信直言多次称誉赞颂,高度评价。”《王者之法》中说:“平白说慌会误国。”“坚持说真话是天上人间可以信赖的高尚品德。”
 
        友善:《念住经》中说:“仁慈和善对待一切众生,是进入天堂的阶梯。”《律经》说:“放弃危害众生心,如法和善常自律,仁慈善待诸众生。”《菩萨地》中说:“善待主人,善待家人,善待朋友,善待国王。”“与他人和睦相处,顺从别人,和言悦色,以诚相待。”
 
        一滴水可以透视太阳。以上只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佛经语句中的一小部分的摘要。

        (应甘肃省宗教局专题约稿,2014年5月于天堂寺撰写,原标题为《以佛经语录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