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果28.jpg摄影:觉果

       在对外传布中华民族的先进科技文化方面,由于西南边疆少数民族所处的地域特殊性,尤其是古代藏族世居地的特殊性,他们在对外传布中华民族先进科技文化成果时却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古代藏族在纸和造纸术、麝香、茶叶等科技文化对外交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贡献。古代藏族的这些贡献在推动世界文明进步,传播中国科技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关干古代藏族

       在中国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生活着众多的民族.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民族识别并经过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相对汉族人口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藏族就是其中一个少数民族。本文所讲的民族,主要指原始民族和古代民族,它所包含的内容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比现今的少数民族范围要更宽泛些。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繁衍生息了。“藏族族源问题,长期以来有多种说法,主要有南来说、北来说和汉藏一元说。” 但是“综合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研究的成果来看,提出藏族族源起源于本地土著居民论和融合周边他族论,应该更符合客观事实。”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王室的始祖崛起于西藏山南地区的雅隆河谷,为“六牦牛”部的首领,在松赞干布以前已传余世。

       7世纪初,雅隆部落首领兼并了达布、工布、娘布、苏毗等诸部,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整个西藏地区,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王朝。始制藏文、藏历,法律、度量衡,分设文武各级官职。划分全境为四大军政区域,在西藏建成自称为“蕃”,汉籍称作“吐蕃”的奴隶王朝。公元639年,赞普松赞干布与尼泊尔国的赤贞公主联姻,公元641年,又与唐朝的文成公主联姻,被唐封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公元710年,墀德祖赞又与唐朝的金城公主联姻,由于与东部中原地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使西藏社会逐步有了很大发展,由此揭开了古老藏民族科技文化交流史上的新篇章。元朝时期,藏族地区正式纳入了祖国版图,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时还被称之为吐蓍的藏民族也成为了祖国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911年孙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时,“藏”作为族名才正式出现。建国后,我国政府在民族称谓上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也尽可能尊重少数民族的意愿来确名。“藏”这个称谓得以确认,成为法定的民族称谓。

       我国少数民族很多都生活在边疆地区。在交通不便的古代,生活处于相对的封闭状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相对中原地区滞后。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上也从发达地区学到一些生产工艺和技术,如原始的金属冶炼、锻造技术、纺织技术、农作技术乃至饲养技术,等等,或原封不动或经过一定的改进而保留至今。藏族也不例外,在古代藏区就有从内地请来的建筑工匠、造纸工匠和制酒工匠等。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少数民族的对外科技文化交流。在历史上乃至近现代,许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是中原地区对外交流的窗口。”本文也主要研究西南边疆的藏族将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传播到国外的情况。

       二、 古代藏族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贡献

       古代藏族在对外科技文化交流方面有很多成果,本文主要选取了以下三个较为突出的方面进行研究。

       1、古代藏族与纸、造纸术在尼泊尔与印度的传播

       造纸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成就,也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关于纸和造纸术在印巴次大陆的传播,我国季羡林先生(1954)、黄盛璋先生(1980)和李晓岑先生(1992)都有研究,相关文章都发表于期刊《历史研究》。黄先生认为纸和造纸法最早传到印度孟加拉等国是由吐蕃尼波罗道传过去的。李晓岑先生则提出孟加拉国的造纸术应该是由滇缅道传过去的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根据我国三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纸和造纸术传播到印巴次大陆的其中一条路径是与我国古代藏族密不可分的。其传播路径是通过吐蕃到尼泊尔再到印度的。而不是像英,印的有些学者相信克什米尔造纸法传人最早,而后由此再传人印度、巴基斯坦各地·更不是印度学者通行的说法在十二三世纪造纸术由伊斯兰教徒传人印度。

       据黄盛璋先生研究,中国内地的纸和造纸法早在650年即传人西藏。《旧唐书》卷l96《吐蕃传》中有明确记载: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纸墨之匠,并许焉 旧唐书》把此事记录在录在太宗新死、高宗嗣位永徽改元之前。所以吐蕃使臣请求的时间应在549年,而造纸等工匠派到西藏已是650年的事了,因为所请者为纸墨之匠而不是纸,所以可以肯定650年就是造纸法传人西藏的一年。西藏和尼泊尔毗连,造纸法到了西藏后也就很容易传到尼泊尔。尼泊尔造纸法自西藏传人虽无文献记载,但在实物方面却有很多证据可证实这一点。他还从造纸的原料、工具,程序、方法和纸的特点等几方面举出了尼泊尔造纸法自西藏传人的四条证据。

       黄先生提出中国内地的造纸法传人西藏之后,所以很快地就传人尼泊尔,这是和当时西藏与尼泊尔的亲密关系分不开的。自从639年藏尼联姻(吐着松赞干布迎娶尼国赤贞公主)之后,彼此既是近邻又是亲戚,来往的密切是可想而知的。650年造纸法输入吐蕃逻些(今拉萨)时,尼泊尔工匠可能在那里学会,也可能由吐蕃直接带人尼泊尔。总之,由于541年汉藏联婚(吐蕃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关系,中国内地的造纸法很快就传西藏,又由于藏尼联婚关系,造纸法同样很快地传人尼泊尔是很合乎情理的。季羡林先生先后在上世纪50年代《历史研究》上发表的《中国纸和造纸法输入印度的时间和地点问题》(1954) 中国纸和造纸法最初是否由海路传到印度去的?))(1957)两文提出至迟在公元7世纪后半期中国纸已经传人印度,传过去的路径是陆路而不是海陆。而黄盛璋先生进一步提出在纸传人尼泊尔之后,又在650-670年由吐蕃泥波罗道传人印度的。因为印度语言中的“纸”字和纸的使用最早仅在义净著作中找到。义净在咸亨2年(公元671年)赴印,证圣元年(公695年)回国,但他的著作中叙述印度此时纸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所以纸传人印度应在义净到印度之前。季先生曾遍检在义净之前的中国和尚游印的记录,包括法显的《佛国记》、玄奘的《大唐西域记》,都没有找到用中国纸抄录佛经的记载。玄奘以后,另有《王玄策行记》、《西域志》等,虽皆散佚,但时见于《法苑珠林》等书。又释道宣《释迦方志》虽以《大唐西域记》为基础,其书已引用王玄策等使印时新的见闻。黄盛璋先生曾把《大正藏*所收有关中印关系各种记录以及义净以前译的各种佛教经典翻查一遍,也没有找到有关于“纸”或用纸的痕迹。特别是玄奘,在印度前后19年,见闻最多,记印度知识亦以他为最详,可是他的书中仍然说“诸国书写”所采用者为贝叶,而他带回的经典也都是贝叶,这说明在玄奘归国时印度还没有纸。玄奘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归国,所以可以断定:纸传人印度就是645年到671年之间,只有二十多年。

       根据645-671年这一上下期限,可以发现当时中印交通有一条新道——吐蕃(中国西藏)泥波罗(尼泊尔)道就在此时兴起。这条道路因为比其他道路都要便捷,马上就代替了传统的天山南北两道。而此道通行的时间和纸传人印度的上下期限正相—致。吐著泥波罗道辟为国际通道主要是因汉藏和藏尼联婚的结果。吐蕃泥波罗道包括:1、尼国都加德满都至中国西藏拉萨;2、垃萨到长安。应该是藏尼联婚促成639年尼泊尔国王鸯输伐摩开放班尼巴至库梯山口。藏尼民间肯定很早就有交往的道路,但是正式把班尼巴至库梯开辟为国际通道,这还是第一次。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国经吐蕃尼渡罗到尼泊尔和印度的道路就畅通了。凡在此期间赴印度的,只要有路线可考的,除海道以外,都几乎走这条新道,但是此道在公元670年薛仁贵大非川之败就关闭了。

       黄先生认为印、盂某些地方很早就有了造纸法,差不多和纸分不出早晚,这个事实主要是从当时在印度纸的应用普遍到了用纸揩便的情形上看出来的。他说印度、孟加拉的造纸法由中国西藏传人,虽无明确的文献记载,但从时间、路线及其与西藏相类似的造纸方法三方面来综合考察,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他还从当时海路的一些必经之国的都没有桑皮造纸等情况明确造纸法传到印度、孟加拉等国不可能是海路进行传播的。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印度、尼泊尔等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较早掌握了造纸术。而且他们掌握造纸术的其中一条路径与中国古代藏族积极进行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意识密不可分,这是中国古代藏族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成果。就造纸术的对外传布来说,中国古代藏族在推动世界文明进程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古代藏族与中亚和印度麝香的输入

       麝香是中国特产的一种名贵药材。主产于西藏自治区的喜马拉雅山、大雪山脉、沙鲁里山脉、宁静山脉、雀儿山脉等地,此外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自治州理县、松潘、茂汶羌族自治县,贵州、云南、广西之横断山脉、大瑶山、大苗山,甘肃、陕西之祁连山脉、岷山、秦岭山脉、贺兰山脉,安徽、湖北之大别山脉、潜山、霍山,内蒙古之阴山山脉,东北之大小兴安岭及长自山脉,河南伏牛山等山林地区都有生产。以康藏高原及四川阿坝草原为中国麝香之主要产地。

       麝香在中国使用,已有悠久历史。古代文人、诗人、画家都在上等颜料中加少许麝香,制成“麝墨”写字、作画,芳香清幽,若将字画封妥,可长期保存,防腐防蛀。

       但是在中亚,据法国敦煌学家阿里-玛扎海里研究,公元6世纪之前的古典作者们的著作中没有发现任何有关麝香的记述。6世纪时一篇萨珊王朝的文献《科斯洛埃斯二世及其侍从官))月}很通俗的方式谈到了麝香,把它说成是一种很著名的香料。阿里·玛扎海里研究认为,“在古代,麝香是直接从西藏运往伊朗和伊拉克的。除了我们刚才引证的萨珊王朝的文献之外,这一事实也由其它东方史料所证实,尤其是夏勒玛湟的同代学者肯迪。他曾写道:‘穆罕默德·伊本-哈赛迈对我说,我于某一天进人了巴格达一家著名商人的店铺中。他是直接从吐蕃获得麝香的批发商之一。他想向我出示他的最佳麝香。

       当时,穆斯林教徒们确实与吐蕃有着交往关系,吐蕃那时也是强大的藩部。“但不应认为伊朗与吐蕃之间的关系仅仅是从伊斯兰时代开始的。早在伊斯兰教之前,在西突厥人时代,或者是在更为古老的贵霜人或大月氏人在位时代,伊朗居民就通过两条不同的道路而与吐蕃人保持着关系。一条是吐蕃西南部的迦湿弥罗之路(约为现在的克什米尔),一条是西藏高原以北的塔里木之路。但当时要经过于阗和疏勒也就是通过丝绸之路而出口麝香。仅仅是由于这唯一的原因,每当中国人控制丝绸之路时,他们同时也就控制了摩香贸易。”

       事实上,中世纪的穆斯林对麝香的需求量确实很大。据史料记载,唐武宗时代对大秦穆护做了如下定义;“穆护信仰和穆护在阿姆河南部与北部以及波斯及其附近地区都很盛行。它从疏勒一直传播到真正的回鹘人(对维吾尔族古代时期的称呼,原称回纥,唐德宗是改称回鹘)地区于阗和焉耆。这一信仰的信徒们称其最高圣人为“祆”。他们实施大小净并用廉香擦耳鼻。

       总而言之,麝香非凡的香气使麝香成为中世纪的亚洲所有香料中最受重视和需求量最大的香料。因西藏麝香优良的品质,藏民出售的麝香成为中世纪中亚麝香商人抢购的农产品。

       印度人也喜爱麝香,但广大的平原地带又不产麝香。毗邻印度的西藏富产优质腊香,这促成了印藏之间的麝香贸易。“17世纪初在印度作过六次旅行的塔瓦尼亚就多次亲眼目睹了印藏间麝香贸易的情况。他说在恒河之北有个博坦(实际上就是西藏),出产大量优质麝香,它在孟加拉以北,是个很大的地方,迄今仍未知其确切情况。在六次旅行中,遇到过来自博坦的人,特别是在巴特那(指印度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南岸的一座城镇),博坦的商人常卖麝香 塔瓦尼亚还在其旅行记中专辟一章《博坦王国出产麝香、大黄和某些皮毛》,详细讲述西藏的物产 ”

        由西藏到印度有四条道路可以选择:第一种是取道锡金,由亚东人锡金,到印度,第二种是取道尼泊尔,由聂拉木入尼泊尔,到印度;第三种是北上到塔里木盆地,向西翻越帕米尔高原上的葱岭,由北天竺到中天竺;第四种是由拉达克翻越佐吉山到克什米尔,再南下印度。其中,取道锡金、尼泊尔的路线较方便、实用。取道尼泊尔也是就前文提到过的吐蕃尼波罗道,这条道路在古代的开通也体现了藏族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到1893年l2月英帝国主义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中英藏印条约续约》后,亚东被辟为商埠,英国的商品就通过亚东倾销到西藏,而西藏的原料产品也大量地从亚东输出到了印度。

        由上述研究可见,西藏输出的麝香由于它非凡的香气以及珍贵的药用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藏族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

        3、古代藏族与茶叶的对外传布

       茶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也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

       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在与蒙古毗邻的边境,通过以茶易物的方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纥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

       随着历史的变迁及统治者茶马交易政策的变化,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一条在汉藏人民之间因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一茶马古道。历史上的茶马古道并不只一条,而是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它是川藏道、滇藏道与青藏道(甘青道)三条大道为主线,辅以众多的支线构成的道路系统。地跨川、滇、青、藏,向外延伸至南亚、西亚 中亚和东南亚,远达欧洲。内地的茶叶也随着这条茶马古道经西藏传人了印度。

       古代茶叶的对外输出不外乎以下几条路径:一是由僧侣和使臣,籽茶叶带入周边地区;二是在国与国之问的交往中,茶叶成为随带礼品或日用品;三是军事扩张,征服者将茶叶也带入征服地;四是通过贸易商务,将茶叶运销到国外。茶叶与佛教僧侣的关系密切。在魏晋甚至更早的时候,茶叶就已成为我国僧道修行修炼时常用的饮料了。如陆羽在《茶经》中多次引述了两晋和南朝时僧道饮用茶叶的史料。茶传人吐著之初,仅是被作为一种珍贵的医疗保健品在吐蕃王室中使用,并未成为一种日常饮料。随着唐蕃之间的交往增强,特别是内地的大量禅僧相继到吐蕃传法或经由吐蕃去天竺求法,饮茶习俗也传播到藏地,西藏的僧侣可以说是藏族社会中最早饮茶的群体。9世纪中,赞普达玛开展“灭佛”后,寺院被毁,僧人被迫还俗。融人民间的僧人,将他们的饮茶习惯传播于人民大众中。茶叶所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特殊功能,致使肉食乳饮的藏族人民皆饮茶成风。北宋熙宁以后在四川设置茶马司,将四川年产3000万斤茶叶的大部分运往甘肃、青海地区设置数以百计的卖茶场和数十个买马场,并规定名山茶只许每年买马不得它用,每年买马达15000匹以上。明清时期贩运的茶叶达到了数千吨。这些贩运到藏区的茶叶跟随着远行天竺求法的藏、汉僧侣们到达印度。中国的茶文化也传播到印度。

       三 、小结

       古代藏族在对外传布中国优秀的科技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传播和发展人类文明方面的杰出贡献,纸的出现对文明的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古代藏族在向先进学习的同时把纸和造纸术传布到了他们生活的周边国家,推动了周边国家文明的进步;而麝香和茶叶这两种饱含浓郁中国文化的重要农产品也跟随着藏族商人和僧侣到达南亚和中亚。可以说,古代藏族是中国与其周边邻国对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参考文献(略)

[关键词] 古代藏族 对外科技文化交流 贡献

中图分类号:G63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8-018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