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拉卜楞寺七月“米拉日巴劝善法会”的历史渊源及其文化意义.jpg(资料图)七月米拉日巴劝善会   来源:中国夏河网

摘要:当今正掀起保护与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而保护研究藏民族先贤们留下的神话传说、思想道德、宗教信仰、民间习俗等既符合社会发展的步伐也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总需求。七月米拉日巴劝善会是拉卜楞寺除正月法会之外的最大法会,属藏传佛教文化载体与特殊的传播形式。本文通过在拉卜楞寺实地调研,搜集当地口头传说,并参阅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探讨了法会过程、法舞内容,以及其对藏族民众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拉卜楞寺;七月法会;历史渊源;文化意义

一、七月法舞的起源

法舞一词在《藏汉大辞典》中被解释为“宗教舞蹈的一种”,《藏文辞海》将其解释为“舞者跳舞,教徒戴上面具跳法舞”。总的来说是通过跳法舞驱祟避邪并祈祷人寿康泰的一种哑剧。

法舞大体上可分为鹿舞和狮舞。广义上的鹿舞是藏历七月八日以拉卜楞寺为主同其他安多各寺院举行的宗教法舞法会。狭义上指的是由尊者米拉日巴、猎人贡保道杰、鹿、猎狗等主演的法舞。至于为何称作鹿舞,可能是法舞过程中猎人贡保道杰为主演,尊者米拉日巴原地打坐,舞中又加入了猎狗与鹿。

狮舞是以狮子为原型跳舞的一种。相传是一位加绒女王献给嘉木祥二世的,但也不仅仅是这一种说法,还可以指安土。胡须和细绳没有明确的戏名,但包括在狮子与主人的戏中,这一种法舞至今仍流传在藏传佛教各大寺院中。狮子在藏传佛教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佛教徒对雄狮十分敬畏。狮舞与鹿舞不同的是狮舞是独幕剧但舞姿颇为丰富。

世界闻名的藏学府藏传佛教格鲁派拉卜楞寺是在公元1701年由嘉木祥一世尼旺尊智建立,随后历世嘉木祥活佛主持到现在。七月大法会是以拉卜楞寺为中心,安多藏区各大寺院每年都在举行。无论哪一种宗教仪式它都有非常深刻的教义在其中。同理,鹿舞也是通过跳法舞来教化信众。

关于鹿舞,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某年六月香浪节上嘉木祥二世与贡唐旦贝卓美、朗杰布罗智等三大活佛在帐篷里笑谈,偶然提到米拉日巴道歌中的猎人贡保道杰那一段。之后三位活佛一致同意把尊者道歌中的猎人片段在大法会上表演,鹿舞也就这样形成了。《拉卜楞寺莫兰木法舞》记载:嘉木祥二世(公元1728—1797)为了完善寺院文化系统与文化氛围举行了首次名叫七月热幛的佛教仪式,在法会上格西们根据佛教五部大论展开激烈的辩经,七月八号正式表演鹿舞表演。之后,贡唐三世贡去旦贝卓美依照嘉木祥二世的旨意特意著了《米拉日巴传及道歌》。

二、法舞内容及其过程

法舞分为鹿舞与狮舞。拉卜楞寺等大多数寺院流行表演鹿舞,阿木去呼寺院等极少数寺院流行表演狮舞。七月热幛大法会也分为鹿舞与狮舞,狮舞舞者有一名行脚僧、两只狮子、两个阿拉。鹿舞舞者包括两个德合召瑞、两只鹿、两条猎狗、两名米拉日巴尊者、两名猎人。拉卜楞的鹿舞包括六个部分,其主要内容为尊者通过讲法把鹿与猎狗、猎人贡保道杰都皈依佛法,进入了正道。法舞表演的内容与舞姿十分丰富,并结合鼓等多种乐器的音乐,受到广大信众的欢迎。

(一)安土

第一个出现的舞者行脚僧戴螺形、前宽后窄、绿色纹理白红相混的面具。绿色面具高低两边的红绿代表头发与胡须。上衣绿服下裤黄色为主带蓝绿红相混,来到场地之后手握木棍,伴着法音跳起舞。之后是狮子的主人,他的穿戴与前面的行脚僧差不多。进入场地正式跳舞之后,两边的狮子也会伴着舞姿跳起丰富多彩的舞。法舞结束之后,两头狮子卧地,紧接着主人又跳起舞,狮子争抢主人手中的棍棒。这只是法舞第一部分的前奏。

接下来入场的是两位小和尚。穿戴灰色面具和白色条纹的灰色服装,腰部戴浅黄腰带。类似于印度人的风格,被命名为阿啦,貌似是一种远古神兽——羚羊。虽然两位舞者都是小孩,但是一入场就很认真严肃,舞姿步伐与音乐节奏协调进行。啊啦的表演结束后,紧接手鼓一声响,出场的是两位比之前年龄稍大一些的小和尚。两位手拿天蓝色的绸缎,穿戴金色的面具与黄色的法衣,带黑白相加的腰带,脚穿柔软的鞋子绕着地上的彩色纹理漫步跳舞,叫做德合召瑞,跳完之后坐在自己的位子从纸袋里撒米并伴有特别滑稽的动作。老人把青稞撒在小孩面前,小孩表达不满的态度,然后老人用宽容的态度原谅小孩。之后小孩报复老人,老人生气后小孩也原谅老人。舞者站立在座位后面向西边诵经文,过一段时间放下经书拿起哈达跳舞,这是鹿舞的第一部分—安土。

(二)尊者米拉日巴出场

法舞第二部分也出现了之前的两位小和尚,着装也跟前部分相同。紧接着出现了戴帽子的两位舞者,因为帽子四边都用黑色丝线围着所以看不到舞者的脸,两位舞者的着装相同,都背着经书手拿法锣。舞者绕了一圈之后开始演尊者米拉日巴。在法舞现场,米拉日巴暂时以打坐的形式等待鹿、猎狗等出场。这时虽然看不到尊者打坐的现场,但道歌中这样描述:敬礼上师,尊者米拉日巴将徒弟们安置于崖洞修行后,尊者便到达藏尼交界处一座名为尼香古达的山上住下,此山峻崎,常云雾缭绕,雨雪不断。右山高山陡峭,猛兽吼声不断,神鹰翱翔,左山长林丰草,鹿、黄羊、岩羊,悠闲地戏玩。山前森林长满野花,猴猿嬉戏,孔雀画眉等飞禽唱出悦耳的歌不时地拍翅飞翔。修行洞前汇聚的天然泉水潺潺而流,这寂静安逸的修行洞称为嘎达雅。本来尊者只有一人,但是为了对台词,并让信众直接看到,尊者就由两个人来表演。之后的鹿与猎狗、猎人都与此同理。

(三)鹿舞

此部分中有一双花鹿在猎狗的追赶下四肢颤动,腰部俯仰不定,鹿角的动作等都表现出鹿的恐惧与逃生的欲望。这场戏中鹿的腰部俯仰和鹿角的动作十分有特色,而这部分动作也是舞者最难发挥的。尊者米拉日巴看到鹿今世逃生之痛苦,心生万般怜悯之心,便开始对鹿唱道歌:

“敬礼罗札玛尔巴足,息众生苦祈加持。喂噫!黑麋鹿,头生眾角枝,

勿惧听来拉,为汝歌此曲,汝因勤逃避,外境诸患故,

内心无明生。种种颠倒相,无由得解脱。汝应息恐惧,

莫执此肉身,身心齐放下,断舍无明惑,净除颠倒障,

向道时至矣。执异熟为实,惊惧急躲窜,依此幻身逃,

焉能得解脱?真实逃避处,内观自心性,摄性归菩提。

除此无他途,能至解脱处。舍此而求他,是为真颠倒,

应舍此迷谬,于此安然住!汝心现思维:死苦实难忍,

若能逃彼山,则能得安稳,若身陷此山,终必被捕擒。

一者为希望,一者为畏惧,由此希惧故,流转于轮回。

我当开示汝,六种成就法,教汝大手印,观心之法要。”

鹿听到尊者的道歌声后,歌声渗透了鹿的心声,它的恐惧和痛苦平息了,眼泪簌簌地流下,卧在尊者的左旁。

(四)猎狗法舞

此部分是猎狗追赶鹿的故事,里面的动作比前者较少。这时,猎狗与在此地正在静坐的米拉尊者相遇。尊重心想此狗面无凶相无敌对之意,何不平息怒火?于是心生怜悯对猎狗唱道:

“敬礼罗扎马尔巴尊师足,平息众生嗔心祈加持。身似犬身脸似狼,狼犬听我米拉歌。

汝视外物皆敌故,嗔忿怒火使心迷,由此罪报感犬身,时为饥饿所逼迫,

烦恼刺痛无暂息,若不捉住自内心,捕捉外物有何用?捕捉自心时至矣!

速息嗔心安闲住,松坦无虑坐我旁!而今怒火烧汝心,嗔恼激汝心思维:

彼如逃至对山腰,我将不能捉获渠,若在此山能截获,(当能大嚼快朵颐!)

时为希惧左右故,身堕轮回千万劫,我当为汝作开导,显示六种成就法,

教汝观心大手印。”

尊师诵经罢,猎狗彻底心无怒火,向米拉尊重摇尾舔装,并静蹲其右皈依。

(五)猎人贡保道杰法舞

此部分中都是猎人的动作。片刻间,只见一个壮男满面傲慢而恶狠的样子,眼露闪闪凶光,全头的长发都束在一起,前后襟左右摆动,颈肩上带着一圈铺兽的套索,手持弓箭,气喘吁吁,来到场地。猎人之后紧跟两位戴黄色面具的小和尚,一个头戴白帽身穿红色衣服另一个头戴黑帽身穿黄色衣服,各自又拿着弓箭等其他道具。然后右边出现一个猎人和两个小和尚,跟前者一模一样,这就是猎人贡保道杰。根据民间传说,两个猎人是父子关系。另一种说法是根据佛教传说,设两个猎人是为了便于交流。两个猎人与小和尚嬉笑玩耍后就做出对鹿射箭的动作。然后一个猎人看到猎狗与鹿在尊者身边安详地坐着,就回去与另一个猎人对话并做出各类动作。之后一个猎人走到尊者身旁饶了一圈后发出各种手势,之后一个对着尊者射了一箭却没射中。于是尊者对猎人唱道:

“祈请各大成就士,息灭五毒祈加持,身是人体面似鬼,鬼面猎士听我歌!

经云人身贵似宝,汝之人身不值钱。汝形似鬼罪业聚,捕杀众生谋私利,

汝虽寻求此生乐,因罪业故不能得。若能于内除贪著,必能获得成就果,

捕捉外物有何用?(汝应向内修禅观。)调服自心时至矣!捕杀麋鹿何能饱?

内除五毒众愿足。克服捕杀外敌人,越克越多无已时。若能于内降自心,

一切仇敌自寂灭。莫以盛名造罪业,应用此生修佛法。我当传汝六妙法,

教汝观心大手印!

谛洛、那若与马尔巴,此三米拉之上师,此三上师若适汝,可随我来学佛法。

上师、本尊与空性,此三米拉供养处,此三供处若适汝,可随我来学佛法。

佛陀、正法与僧伽,此三米拉皈依处,如是皈依若适汝,随我日巴学佛法。

秃山、雪山与土山,此三米拉修行处,如是修处若适汝,可随米拉修佛法。

野羊、羚羊與麋鹿,此三米拉之家畜,此三家畜若适汝,可随米拉修佛法。

山猫、豺狗与胡狼,此三米拉守门犬,如是门犬若适汝,随我日巴学佛法。

画眉、松鸽与鹫鹏,此三米拉之家禽,如是家禽若适汝,随我日巴学佛法。

皓日、明月与星辰,此三米拉之眼赏,如是眼赏若适汝,可随我来学佛法。

天神、魔鬼与仙人,此三米拉之邻居,如是邻居若适汝,可随我来修佛法。

猿狒、猕猴与熊罴,此三米拉游戏伴,如是伴侣若适汝,随我日巴学佛法。

大乐、光明与无念,此三米拉之密友,如是密友若适汝,随我日巴学佛法。

荨麻、野芋及稀羹,此三米拉之食物,如此食物若适汝,随我米拉修佛法。

山水、雪水与池水,此三米拉之饮料,如是饮料若适汝,可随我来修佛法。

气、脉、明点三要素,此我米拉之衣著,如是衣著若适汝,随我日巴修佛法。

猎人听了深为感动,他又亲见尊者的言行确实一致,不禁流下泪来,立即全身拜倒顶礼尊足,随即歌曰:

稀有我日巴,常住山崖处,夏季三月时,雪山修禅观;依此除体障,清净身内气。

秋季三月时,城乡往乞食,讨募诸谷物,滋身作道粮。

冬季三月时,深林修等持,能除粗毒气,增盛之障碍。

春季三月时,居山或草原,能治肺脾病,除遣诸风疾。

无分冬与夏,专志修禅观。

猎人说道:“师傅啊!您这样的言行实在稀有,令人佩服。我现在是从心底深处发起学佛之愿。我先回家与家人交代几句,去去就回。”尊者回道:

“猎士谛听静谛听!雷音虽响惟空声,彩虹虽美瞬消逝,世间之乐虽畅怀,

无非南柯一幻梦!欲乐虽妙罪业因,有为似常速坏灭,昔日所有今日无,

去年活人今年死!亲密友朋成怨敌,滋身食品成毒物,善意恩护招口角,

自己造罪终损己。百人聚会有百头,其中己头最要紧。十指断一无不痛,

众物之中己为尊。利己之时今至矣!生命无常死速至,迟延修道终无益。

亲眷投汝入轮回,依止上师时至矣!今生来生皆快乐。修持正法时至矣!”

听了此歌后,猎人贡保道杰心趋正法,立即断舍了回乡探亲之念,即行修观。尊者又歌曰:

“依止胜妙上师时,应以深心诚祈求。修观本尊空行时,起分频频明显观。

修念生死无常时,思维死期随时至。修观大手印法时,点滴积累得增长。

修观众生如母时,频频思维当报恩。修观口传深诀时,应持坚毅大精进。

心趋妙法精进时,善巧守护离起伏。观察是法非法时,应离武断趋圆融。

勤植稼穑佛法时,舍弃世间一切事,若得天人供禅食,无需辛勤积道粮。

悭吝聚财难发展,空行誓语如是云。是故应舍诸远虑,此心无复念今生!”

代表着那条猎犬和黑鹿特别愉悦自己以后永离恶趣之苦。

三、拉卜楞寺七月大法会在藏族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

从嘉木祥二世开始举行宗教仪式“七月热幛”,至今每年藏历七月份都有这个传统宗教节日,其无论在喜剧艺术还是在伦理道德方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拉卜楞寺来说,“七月热幛”是除了莫兰木大法会以外的最大宗教仪式。鹿舞不单单是一种跳舞的形式,而是民间歌舞与传统跳神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歌唱、舞蹈、藏戏等融为一体,超过了一般的宗教祈愿仪式,也包括讽刺、幽默等艺术手法,这也成为了“传记”藏戏的先河。相对于狮舞而言,广大信众更喜欢观看鹿舞,在鹿舞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猎人贡保多吉与米拉日巴之间的精彩辩论。贡保道杰用寺中僧侣违背戒律、贪财撒谎、打架斗殴、嫉妒猜疑等种种恶行来反驳米拉日巴的论点,而米拉日巴则从佛教的根本宗旨、佛法的内容与世间的善恶是非等整体与个别、全局与局部方面辩证分析,使贡保多吉无话可说,只能折服。

民族文化的核心就是民族的宗教信仰,宗教文化精神文化的范畴,信仰本是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同理,每一个宗教活动都有其非凡的意义,七月劝善法会虽是拉卜楞七大法会之一,但其文化内容与意义与其他法会截然不同,并且更具有戏剧性,它是通过表演的内容和形式,诙谐的台词等讽刺出家人佛心不定,违戒还俗的丑恶行为,暴露社会上令人作呕发指的恶劣行为,警示僧俗要引以为戒,不可胡作非为。戏中猎人放下屠刀,皈依尊者的行為反映了要彻底清除尘世“五毒”、愤怒、罪孽等,唤醒人们心中的慈悲与怜悯之心,从此进入正道。宗教内容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会对民众日常生活信念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影响,每年举行的劝善法会也随之对此地的民众有了挥之不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艺荪.藏汉大辞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土登彭措.藏文辞海[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12.

[3]阿莽班智达原著.《拉卜楞寺志》(藏文版)[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7.

[4]才让.藏传佛教格鲁派法舞研究——以拉卜楞寺正月法为例[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1).

[5]乳毕坚瑾.米拉日巴传及道歌(藏文版)[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6.

[6]米拉日巴.米拉日巴大师集(上、中、下)[M].张澄基,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

[7]乳毕坚瑾.米拉日巴尊者记(藏汉版)[M].释寂凡,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

[8]桑吉监赞.米拉日巴传[M].刘立千,译.拉萨: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2014.

[9]邓桦.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研究的意义与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