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30919141232.jpg摄影:觉果

译者按:香巴噶举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两大支系之一,曾在西藏历史上有过较大的影响。然而,因为可资研究的史料缺乏,有的也只是零散的记载,给深入研究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冲热·堪布才南木所著《香巴噶举派传承概述》(见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编,由他本人所著的《藏文文选(十三)——噶举派史略》第四章附录)一文对早期香巴噶举作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全文共三大部分,兹将第一、二部分译出,仅供研究者参考。

吉祥香巴噶举派的传承,可分三方面来叙述,一、教派开宗识别;二、各传承情况,三、道次第实述。

一、教法开宗识别。

亲承金刚持①听授密法的智慧空行母尼古玛和苏喀悉地和十三位殊胜上师以及四位根本上师等一百五十位学修兼备的上师的一切心要法藏,最后有琼波南交所获得。大德琼波南交,虽先后精通苯教③和宁玛③派教法,并获得成就,但时值发菩提行愿之际,故又前往印度,寻觅显密深法,获得了修脐轮火的最高法《喜金刚》、修业印的最高法《胜乐金刚》、修幻身和光明的最高法《集密》、修梦幻的最高法《大幻化》、修羯磨的最高法《大威德》,并在身体的五处分别实证此五续密法,获得了诸武器不能伤害的智慧诸身,并能常住无二只禅定道。

因琼波南交在后藏叶茹香地的香雄建立寺院,故人称他为喇嘛香巴,他所传下来的教法被称为香巴噶举派。

琼波南交在世一百五十岁,以不可思义的大神变转动无量法轮。而其开宗创教的宏业总摄于讲、辩、修三者之中。讲,即如理宣讲显宗经教及其注疏和密续及其注疏,如实讲述性宗④之四教旅⑤和金刚密乘四部瑜伽⑥;辩,他虽学习过《因明七论》⑦等后期推理传规,但主要以早期传规为主,以四大因⑧决择确定三性⑨,辩难战胜对方;修,波罗密多乘(10)之因和金刚乘(11)之果所有修持法以及共许的三十七道品(12)和特别的诸要实修法用密诀来开示,使得这位雪域佛学大师成为法门无量,功业无比者。其中一部分成为后人修持精要的密法,至今住世不衮,这就是人称为尼古玛和苏喀悉地所传的金法根本五法,即:尼古玛传承密法、苏喀传承密法、金刚座传承密法、麦哲巴传承密法、罗睺罗传承密法。另外尚有一些零碎密诀。

二、各个传承情况

有远传承、近传承、甚近传承和特别神圣的传承等。

第一、大德琼波南交有早期的五位弟子和后期的一位弟子,共六位,以他们为首的十八万善知识等与微尘相等的徒众获得成熟解脱。其早期的五位弟子是:有称为无垢智惹大树的莫顿巴,有称为利人树枝的约波甲莫且,有称为悲悯树叶的欧顿仁旺,有称为仁慈花朵的拉顿衮却噶尔,有称为光明果子的香果却桑。后期一位弟子是获得梦观幻身成就的莫觉巴·仁钦遵追。而金刚持密语所单传的教诫,唯莫觉巴一人独得。之后,渐渐在温顿杰岗巴、桑杰年顿、卓衮顿巴之间传承。如象金刚持和智慧空行母预言的那样,由卓衮却杰顿巴解开了单传的金刚密语之结,并使其弟子遍布各地。获得成就为弟子中主要有藏玛香顿、桑顶巴·勋努珠、加钦坚赞班等,这三位贤哲继承其传规并把诸教诫整理成文字。香顿的弟子琼波楚衮等,是被传称为后七宝的奇异传承,甲、桑二寺的传承弟子无以数计。又从却杰顿巴的亲授弟子赛令巴·扎西班分传出许多派系,在传出十大派系的乃宁世系里,出现了八十八位观世音化身的弟子,成为第一代利益佛教和众生者。拉堆巴·衮却噶尔的历代住持和弟子又传出无数派系。

第二、衮钦顿波桑杰的末世化身,一身具五相的大成就者遵追桑波·汤东结布,从强巴白哇曾聆听了属于远传承的贤哲香顿的弟子梅钦坚赞白桑所传的耳传密法,并加以验证,传出智慧空行母亲自摄持过的三个近传承派系。

最初尼古玛空行母亲临后藏日鸟且,亲自讲授了六法(13)、大手印(14)、转为道用法、无死修法和上师怙主无别诸教导;其次在多麦色宗的一棵柏树底下传授了以上诸法的灌顶;从后以方便传出离文字的诸空行刹土教法。这样,前后中三教诲,有芒喀吐·罗卓坚赞等人分别传出。直至今日,其传承仍流传不断。

第三、智慧空行母二次在净相中亲自传授近传承的殊胜教诫和甲、桑二人,以及汤东结布等所传二十四种教诫、二十五法门和百余教导法,有文殊成就者自典贡噶卓却所获得,并传授二百余种教导法,使许多具缘弟子登上成就地道(15)。这就是甚近传承。

如此远传承、近传承和智欲空行母亲自摄持的卓却所传出的甚近传承三者同时流传。对香巴耳传纯洁金法及教诫,近传承噶卓喀龙坚给以庄严甚深义的发展,直传至金刚手菩萨准哇衮波,这是位具有特别教诫规矩者。这些教诫流传至令,比其他怙主教授更为殊胜。

第四、此传承教法具有与众不同的三个特点,其一为传承殊胜,有末世诸菩萨化身传承,末被低劣的凡夫所间断;其二为教诫殊胜,系其意义无谬误,未受凡夫臆断改造或杜撰,其三为加持殊胜,在浊世末法时代,那些勤奋精进,誓愿坚定者获得成就果位,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并非作虚妄之说。事业速成的法门无量,光就智慧速成的护法神修法而言,昔日上部派使之广泛流传,后来下部派通过日贡传承得到大力发展,从住持传承流传到帕竹、噶玛噶仓、四寺院等中。从桑顶巴传向南部各个派系中,由甲巴传出上中下三传承,尤其是至尊宗喀巴从甲钦·强巴白哇听受,热巴旺久格烈白哇从梅钦·朗喀乃久听受,使得这种教法传遍卫、藏、康三地,甚至远达汉、蒙之境域。蒙古传承派生出来的后期传承杰岗土吉钦布、达真桑珠、年顿巴·齐美准郭等人,亦把香巴噶举教法传遍各教派中,使吉祥香巴噶举的事业无边无际。

香巴噶举的创始人为尼古玛,关于这位智慧空行母的事迹,在《启请智慧声乐》中有记载,曰:

“日中罗汉加被的变化,

奇异大地喀伽(16)国土中,

世界之上无与伦比的,

殊胜城中诞生我启请。

清静婆罗门师静甲者,

心爱子嗣吉祥那若巴,

智慧空行作其姊与妃,

恰似日月结合我启请。

平时显现殊胜空性体,

众胜所生色身之形状,

不取不染轮回我启请。

无量密意究竟诸地道,

由此今生自然所获得,

成就事业不可思义多,

俱生空行母啊我启请。

未靠有意艰苦之修持,

只闻成就自在清净语,

就可掌握佛法诸精义,

自我解脱大乐我启请。

密续教诫深义之细微,

触类旁通二智(17)得开发,

真实亲见无垢之法性,

吉祥成就圣母我启请。”

又云:

“近因(18)之行享受种种乐,

虽与金刚持所摄授者,

缘份相等但为弟子身,

空中广作利他我启请。”

以上讲述了亲自从金刚持听法,与金刚持毫无二致的尼古玛空行母的历史。

苏喀悉地(大乐成就)空行母的历史如下:

在印度境内喀伽城里,有夫妻两个,有三个男孩,三个女孩,一家共八口人。家境十分贫寒,吃的仅有一瓶米,不敢动吃此米。后来三个男孩去南方,三个女孩去北方,父亲去西方寻找食物。这期间,有一个十分贫穷的人来乞食,母亲便煮了半瓶米施舍给他。父子们因没有找到食物腹中饥饿,心想:“先把家中的一瓶米吃了,以后再找”。于是父子们回到家里对母亲说:“把家里那瓶米给我们吃吧,我们饥饿难耐,处境极困苦”,母亲说:“我以为你们会找到食物,所以把米施舍给一个非常可怜的乞丐了”,父子们同声说:“你经常总是这样,不让我们过舒服日子,你滚出去!”说完将母亲赶出门外。此后老妇人从故乡到了西方乌仗那,在那里聚集着的人,都是空行勇士和空行母,一到那个圣地,头脑自然清醒。因遇到该地收割,就抬米粒,后得到一克(19)米,她将米带到城市里,酿造酒来出售。那时,阿瓦都底巴(即必瓦巴)与高贵善良的手印母阿瓦都底玛,在乌仗那的密林深处修密行。此瑜伽母常去买洒,有时到卖酒老妇人处买酒,发现此老妇人的酒比其他人卖的酒香甜。老妇人问瑜伽母说:“你买酒给谁?”瑜伽母说:“密林深处住着一个贤善的瑜伽师,送给他的”,老妇人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不要酒钱”。于是米酒源源不断地供给。必瓦巴问瑜伽母说:“这么香的酒为什么不要钱,是怎么回事?”瑜伽母答:“在这里有一个与先前的卖酒母不同的具信者,我说了买酒给你的原故,她生起了敬信,因而送酒给你”,必瓦巴说:“无论如何也要把她从三界引导出来,你把她带来吧!”瑜伽母便来到老妇人跟前传话说:“我的上师必瓦巴说`把卖酒母请来,让她从轮回中解脱’,你愿意跟我去吗?”老妇人欣然同意,并带上美酒一瓶去谒见。尊者必瓦巴就在当时给她传授了密修中心的幻轮四灌顶,并且讲了生园次第(20)和六法等。于是卖酒老妇人就变成了智慧空行母。老妇人从老家出走时,年届五十八岁,在乌仗那卖酒时年届六十岁,六十一岁与必瓦巴相见,并获得教诫。有一天晚上,因获得成就之力,使异熟之身自然地便成虹身,变成为风华正茂,恰似年在十六岁时的空行毋,其身白净,散发披身后,使人百看不厌,这就是居住于与七棵多罗树高度相同的天空的智慧空行母苏喀悉地。这位空行母又变成真实薄伽梵无我母,做了与必瓦巴大乐不二的明妃。如此,无有寿终,以智慧于昼夜六时观照三界有情众生,尤其是为现观清净者传授密法。她不仅密修验证诸法,而且对所有启清者给以加持,并使之获得殊胜成就(21)和共同成就(22)。谁听到她的名字都会从心底生起敬信的种子。琼波南交在印度所有地方寻找,终于在檀香森林里,与居住在虚空中的苏喀悉地相见,他向苏喀悉地敬礼并贡献黄金曼扎,请求教授,得到了不共之四灌顶(23)的全部;求得年月间即可成佛的密咒要法,成为琼波南交主要上师。琼波南交说:“我的根本上师有四位,其中恩情深重的上师是苏喀悉地。最初被授记为我的上师,中间作我的明妃,最后给我传授灌顶、仪轨、教诫等。上师在印、藏一切地方普施加持,不分远近聚散,经常传授圆满四灌顶。不断地讲说诸密咒要点,因而思德极大”。同样传称,对于外部弟了莫觉巴、杰岗巴、桑杰年顿等,给予加持,使其传承普遍流传。

克珠·琼波南交(公元990-1140)的历史如下:

家乡在尼木热芒,家族为琼波氏,父亲名达杰,母亲名扎西吉,出生于火空海(24)金虎年中,刚一出生,印度成就者阿姆就作了很好的预言。自十二岁时,学会印、藏两种文字的诵读,精通时轮金刚(25)。年届十三岁时,修学苯教而获得精通,并对他人讲说,听众达七百余人。之后,从上师琼乃僧格聆听诸圆满心部经,并对别人作了讲述,亦有弟子七百余人。此后又在堆龙等地听了许多教法。再后携带许多金子来到尼泊尔,从班智达苏玛德学习了翻译,求得事瑜二部灌顶教法,由阿都那班扎协助拜谒了金刚座,听了许多沙弥法。后又从西贝扎萨连拉、毗若遮那、喀钦衮巴哇、麦哲巴的徒弟金刚三昆季等,聆听了许多密咒教法。后来从尼泊尔返回西藏,途中显示了以法力调伏强盗等许多证果迹象。在故乡得到弟子奉献的许多供养,又适逢古良金矿开采旺季,因而得黄金千余两。于是携黄金再次经尼泊尔去印度,从旁厅巴求得胜乐本续等,向金刚座供献黄金百余两。从那若巴的弟子达钦·波苏玛底甘底听受了许多教法;又会见麦哲巴,求得密续法和如意六臂护法和的殊胜财物成就法,供上黄金七两。又带黄金五百两寻间:“有谁真正获得金刚持教法?,答:“那若巴的明妃尼古玛成就虹身,在苏萨林的尸林里,做众空行母会供之主尊,只要心识清净就能见到”。琼波南交听后,来到彼处,祈请传授。在此看见有七棵多罗树那样高的天空,有一空行母,身色紫黑,佩戴骨饰,手持天杖和颅器,正在舞蹈变化着身相。琼波南交心想一定是她、便顶礼朝拜,请求赐给教诫。空行母说,“我是罗刹空行母”。琼被南交再请求;她又答“求学密究教诫得要金子”。 琼波南交献上黄金五百两,空行母收后抛在森林里。琼波疑惑地察春虚空,见许多空行母变化成曼陀罗,空行母给他传授了幻身和梦观方面的灌顶,又带他到距离有三逾缮那(26)的金山上面安置了,在这里,琼波南交在梦境和真实中获得了金刚明妃所传六法四次、金刚偈句、幻化次第、续部及其修持等许多教法。尼古玛说:“懂得六法教诫者,唯有我和罗瓦巴,在七代传承中要单传独授,我将给他们以加持并作了预言”。此后又在白巴南交、乳白多杰、阿雅德哇、扎给苏玛底诸位前聆听了许多教法。并得到了他们的授记。谒见了毗汝巴的弟子空行母苏喀悉地,奉献了金子,得到了传授灌顶,并答应显示真身来加被众传承师。复次又从诸空行母、班智达和得成就者聆听了多种教诫。后又返回西藏,找得很多金子,再到印度,向金刚座供奉黄金八十两。又向尼古玛、苏喀悉地、金刚座、金刚三昆季、麦哲巴的明妃岗噶达热等一百五十位上师敬献了黄金,聆听了许多教诫口诀。后来到阿里,会晤了阿底峡,聆听了《集密》等诸教法。从朗日塘巴(公元1054-1123)受比丘戒。在澎波觉波修建且噶寺,后热乎拉古巴达班智来到此寺,又从其聆听了五部续灌顶。此后逐次来到香地,三年里在此处建香雄等寺院一百零八座。通过讲经说法或以禅定神通,使众化机趣入讲修之佛法,以其威慑力,遣除神、鬼、人三善趣的一切危难。当寿命临终时对众生说:“今天是最后一次讲经了”。享年一百五十岁,于第二轮烧迥金猴年入大寂。授记说:“如果灵体不火葬,而硷入金镶银裹的棺材中,那么香雄寺将成为与印度金刚座一样的圣地”。但弟子们还是将他火葬了,当时五部续的众天尊均前来供养。先后跟随或聚集在琼波南交左右的僧众达八万之多,其中主要的弟子有:梅顿巴、约波甲莫且、额顿仁旺、拉堆衮却喀、莫觉巴、香贡却色等。

莫觉巴·仁钦尊珠(公元110-1170)的历史如下:

他本人讲:“我的家在拉普帮杂,家族系希协,父亲协根门穷,母亲拜莫白玛准,出生年代与帕木竹巴(27)相同”。因此生卒年月应是第二轮饶迥金虎年至第三饶轮迥金虎年之间。据《青史》载述,他于十七岁在香雄入佛门,喇嘛香巴给他传授喜金刚灌顶,并说:“小沙弥,你年青时要多听经,修持得过早,会入邪魔,我给你经典,为你创造条件”。但在曾杰法王处,却常听到许多有关听闻方面使人泄气,宜早修持等方面的话。于是又向上师请求赐予修持密诀,上师一如既往,让他多做闻听佛法。于是他又从上师的弟子拉底巴处求得密诀,并加以修持,但未获得大的证验。为此他又再次来到上师尊前求法,上师传给他一些护法神和日怒的教诫。此时,约波甲莫且前来给上师奉献礼品,上赐赐给莫觉巴六钱金子、六匹绸锻、《经庄严论》(28)一卷,并让莫觉巴去跟随约波甲莫且,于是遵嘱前往。有名叫康巴阿僧者,是个见多识广,通达修法口诀之人,住在拉增喀,莫觉巴前往其尊前,适逢上师正在传授灌顶,莫觉巴便祈请说:“请大慈悲摄持我”,康巴阿僧大师问:“你是谁的弟子?”答:“香巴的弟子”,大师说:“你这不是从马背上下来骑驴吗?”莫觉巴再郑重请求,大师答:“可以”。遂与大善知识恰哇等六十多位讨论了胜义谛实,产生了上师是真佛的心识,从他求得依止彩纷曼陀罗和禅定曼陀罗的二种修法,以及鲁尹巴传承的生起次第、二俱生修法,圆满次第六加行(29)的本注、合和鬘本注、三心滴本注二种等。上师唯独喜欢在寂静处修持。有一次,普贡也到上师尊前来求法,一起获得了日穷法规教诫。因普贡的牲畜被寻巴掠走,他按师命,咒降三墙板厚的冰雹,杀死了一些人,寻巴前来忏悔,莫觉巴哭着说:“是我造的罪”,上师说:“这是为了佛法和上师,不仅没有罪,而且能够超趣诸地道,只要上师喜欢,哪怕造了无间罪也能成佛,这种教诫我当然有”。说着并传授教诫。于是他获得亲见至尊瑜伽母面,并能控制梦境。在梦中那若巴教导说:“对于上乘根器者,一年就可以完成”,使他的心得到安定。上师说:“现在你把护法神和日怒修法还给我”_,他尊师命把二修法奉献给上师。从女弟子和善知识等上师处,求得有关京俄传承的修行次第等。后来回到家乡,父亲去世了,他卖了土地作福利善业。从善知识加扎索等诸上师处求得许多教诫。想再次到约波甲莫且尊前去,却到了嘛喇香巴尊前,他向上师察报了获得亲见瑜伽母,并能控制梦境等情况。尽管上师责备说:“该懂的智度不懂,却懂得虚假的东西,不要在我跟前停留!”可是那天晚上,上师仍对他说:“到我身边来吧!”并传授所有灌顶、仪轨,他遂作上师的侍寝。在前后五年零七个月中间,上师给他传授所有深奥密法,并对他说:`从此你接续我的传承,你要专心修持”。上师说完后,便入大寂。他办完上师的丧葬佛事等诸事后,又修习两年,获得许多证悟。因香巴上师已不在世,遂前去向岗波巴(31)请教,路途中会晤了帕木竹巴,相互传授教诫。此后在岗波巴前请教了六法等,对大手印有独到见解。回来时,上师陪送了一段路。之后莫觉巴在修行的十二年中,其名声大振,各派系的众多弟子慕名而至,聚集于此,因僧徒众多容纳不下,遂建古隆寺,给以传授教法。不要说那些亲耳听闻教诫者,就仅对他产生信仰而入道现前证悟者亦有许多。他预言说:“我的这个传承,由温敦杰岗巴主持,此后是桑杰年顿,桑杰年顿的那个传承,由叫桑杰顿巴的接续,他徒弟们的教法,从此将得到宏扬”。他又说:“虽然迎请我去极乐世界的使者已出现,但这次我没有去”。之后又住世三年,再对徒弟说:“我将到清净佛土去了,你们向那里祈请吧”。说毕进入涅槃。

温敦杰岗巴(公元1154-1217)的历史如下:

莫觉巴尊者所预言的继承人大成就者杰岗巴·却格僧格,系堆龙地区郎木巴人,家族白氏,出生时间据说与直贡巴(32)相同,当在第三轮饶迥木鼠年至第四轮饶迥火牛年间。据《青史》载,他十二岁修习大威德金刚本尊法,十七岁在叔父白汤且钦巴尊前出家,聆听许多教法,并依止过诸多学问通达的上师。经修习,获得亲见观世音、阎摩敌(33)等本尊神的成就。学徒众多,业绩无量,于七十三岁时圆寂。

桑杰年顿(公元1175-1255)的历史如下:

杰岗巴的心传弟子桑杰年顿·却吉西绕,出生在西藏约地中部,家族为年氏,据说是京俄巴(34)同时代人,生活在第三轮饶迥木羊年至第四轮饶迥木兔年之伺。自幼厌离世间,出家入佛门,二十岁时受比丘戒,修学显密经教,遍游卫、藏各地,依止诸多上师,特别依止法主直贡巴、杰岗巴、多波巴、萨迎巴等。尤其一听到杰岗巴的事迹,就流下激动的眼泪,祈请能够迅速相见。后来果然相见,上师问:“此前祈请之人是你吧?”桑杰年顿答:“是的,但因忙碌,至今才得相见,现在请上师将教诫圆满地赐授予我吧”。按照上师的传授进行修持,产生了与上师相等的证悟,还做了预言。如此又亲见了苏喀悉地和八十四位大成就者(35),获得了前往诸多佛土等的修持殊胜功德。修建日贡寺,护养众多化机,给诸徒弟以“见到我面,就可得到解脱”的承诺。成为尔时佛法之主。

桑杰顿巴,是桑杰年顿的主要弟子,七十二年间,广作利济佛教与众生的善事,授记定能往生佛国净土的一百零八位弟子后入大寂。从此结束了单传的传承,而各支系作了不可思义的利济众生的事业。

大成就者汤东结波(公元1385-1509)的历史如下:

真名千干巴·遵追桑波,木牛年诞生在藏堆辖属昂仁宗的维嘎拉孜,与宗喀巴(36)同时代人。成就者的名声遍传各地,执持香巴教法传承。曾遍游印度、汉地和西藏卫、藏、康等地,广作利生事业。在西藏境内上下部地方,曾修建许多寺院、铁桥和木船等。在拉萨甲波日山建沸堂,并取名为药王山。把吐蕃法王等人的传记,用戏剧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许多现在称为藏戏的剧本。在医药方面,撰写了配制防治内科疾病的白色药丸和防治瘟疫的红色药丸等方面的口诀。于一百二十五岁时,即藏历阴土蛇年在日乌且圆寂。

杰遵衮嘎追却(公元1486-1566)的历史如下:

他是甚近传承之教主,全名强衮珠巴巴卧衮喀追却,家乡为洛卧门塘,诞生于第八轮饶迥木兔年,从小有胆有识,勇气过人,掌握了经教义,开解了心结。白文殊修持获得成就,精通智者三事(37),依止了诸多贤哲上师,并获得四教诲(38)诸教法。尤其是真实金刚持甲贡钦布把心要法藏传付于他,智慧空行母尼古玛,也以六法之教诫摄持他,获得了现前无边光明等成就,亲见无量上师、本尊面,并开示教授,成为二十五种传承法要之主人。总摄雪域所有教授,以一百多种尼古玛的殊胜教诫来解度无量具缘弟子。在第九轮饶迥火虎年里前往空行刹土(39)。

注释:

①金刚持:梵音译作伐折罗陀罗,佛书说为释逸牟尼讲演密乘所现身像。

②苯教:古西藏原始教,创始人辛饶。该教分为:多苯、恰苯、居本三派.

③宁玛教:藏传佛教旧译密乘派系。此派以九乘次第教法而闻名。公世纪赤松德赞时,由印度上师莲花生从印度传入西藏并加以宏扬。

④性宗:性相两宗之性宗,此处指佛教显宗。

⑤四教派:即四宗,四部宗论。小乘佛教四宗派:小乘两宗派是有部、经部;大乘两宗派是唯识宗和中观宗。

⑥金刚密乘四部瑜伽:指金刚密乘四续部。即佛教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

⑦因明一七论:即《集量七注》,又名《七部量论》。古印度明家法称承袭陈那《集最论》加以改革所著的七部注释:《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因滴论》、《关系论》、《悟他论》、《净理论》。前三者释因明之本体,后四者释因明的组成部分,故有三本四支之称。

⑧四大因:抉择中观正见的四大因,亦称四大理由。

⑨三性):即三相。唯识派主张概括一切所知界为三性: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园成实性。

(10)波罗密多乘:论述因位法相之教。即佛教显宗。

(11)金刚乘:佛教密乘的异名。

(12)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菩提分法。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即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一匕觉支、八圣道支。

(13)六法:有那若六法和尼古六法,由那若巴传出的称那若六法,由尼古玛传出的称尼古六法。两法的内容基本相同,即:脐轮火、光明、幻身、双运、往生夺舍法。

(14)大手印:旧密所说究竟果位或殊胜成就,极无变异之乐,与第一刹那所得印证此乐之一切种色、无亏无盈,体性如初,乃至虚空未尽,常住常静、谓之印;断、证、心德三大具备,谓之大,故为大印。大手印既是一种境界,又是一种法门。其四部瑜伽为:专注一境、远离戏论、.心境一味、不着相修。

(15)地道:是十地和五道之简称。即大乘菩萨十地:欢喜地、无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道,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

(16)喀伽:为印度语迹湿弥罗,即克什米尔简称。亦指印度西北地名。

(17)二智:即所有智和尽所有智,亦称胜义智和世俗智。这是佛教辩认事物、判断事非善恶的能力和方法。

(18)近因:亲因,即迅速生起后果之种子。

(19)克:西藏一种量度单位,一克相当于二十藏升、十六公斤,也是一种计算土地面积的度量单位。

(20)生圆次第:即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之略。密乘中修习本尊三身为生起次第;修习风、脉等为圆满次第。

(21)殊胜成就:不共成就,殊胜悉地。至高无上的成就,即佛或佛果。

(22)共同成就:共通悉她,共通成就。依托药物、咒语之功,内外道皆能证得的成就。

(23)四灌顶:即宝瓶一灌顶、秘密灌预、智慧做顽和句义灌顶。

(24)火空海:指的是伊斯兰教历304年。

(25)时轮金刚:系无上密乘。基道果位一切建立,均与内、外、别三种时会紧密联系;无二续一本尊名。

(26)逾缮那:为古印度长度单位。五尺为弓,五百弓为一俱卢舍,八惧卢舍为一逾缮那,约合二十六市里。

(27)帕木竹巴公元1110-1170):指帕竹噶举创始人帕木竹巴·多吉结波。为塔波拉杰的弟子,生于多康南部智隆乃秀地方,九岁入鸡犬寺从林敦维色出家。公元1159年于帕术竹地建丹萨替寺,后形成帕竹噶举派。此派又传出八个小支系。

(28)《经庄严论》:慈氏五论中二庄严之一“`确定了不了义诸经部之义的论著。全书二十一章。古印度论师释迎可曾格、`西藏绎娜拜则由梵文译为藏文,洛丹西绕校订。

(29)六如行:即为身远离、语爆离、心远离、整持、随灭、静虑等密宗《时轮金刚》的六种修风脉的瑜伽法。

(30)无间罪:即五无间罪。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僧和合、恶心出佛身血五大罪行。

(31)岗波巴(公元1079-1153):即岗波巴·索南仁钦。他为塔波地区的名医,因精通医学,故被称为塔波拉杰。他又是塔波噶举派的创始人。

(32)直贡巴 (公元1143-1217):指直贡噶举派的创始人觉巴·仁钦拜,公元1179年在直贡地区建直贡替寺,从此传出的教法为直贡噶举派。

(33)阎摩敌:能怖金刚。佛教无上密乘一本尊名。

(34)京俄巴 (公元1175-1255):指京俄巴·扎巴迥乃。其为直贡巴的一位弟子,因调解直贡巴与达垅塘巴之间的纠纷有功,公元1210年做了丹萨替寺座主。家族为历史悠久的帕竹当地豪族朗拉斯族。

(35)八十四位大成就者:指从公元七世纪到十二世纪末大约共六百年间,古印度龙树、静命、底洛巴等八十四位成就者。有的称八十位成就者。

(36)宗喀巴 (公元1357-1419):他出生于青海湟中县宗喀地方,故名宗喀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建寺传法,奠定了格鲁派在当时西藏各教派中的统治地位。著作一百余种。代表性大法是“大威德金刚法”。

(37)智者三事:即讲经、辩论和著述。

(38)四教海:即底洛巴祖师向四个弟子分别所作的教诲:父续密集教诲、母续胜乐轮教诲、梦幻中有教授教诲、往生夺舍教诲。

(39)空行刹土:空行佛母所居净不净土。

原刊于《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料学版 1993年 第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