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青海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村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土族寺,即赵木川寺,亦称赵金寺。寺院坐西朝东,就地形而言,寺院背靠青色巍峨雄伟的岩石大山,山间有碧绿的松树林,周围植物草坡茂密繁多,寺院正前方延绵小路尽头黄河之水自天而来。寺院就在半山腰呈现寂静安详之态,是闭关修行的好居处。一棵千年迎客古松枝繁叶茂,雄壮挺立于山顶最高处,几十里之外就能看得清楚,非常壮观。这里有很多自然现象显现于此,有一处自然显现的宝座呈现出大悲观音影像,在观影右边有一头自显的大象,有佛缘之人一眼就能分辨圣物,观影之下是一座自显的空行母石洞千年以来泰然而存。寺院大殿之下有一股地下神际源出的龙眼小泉,清澈冰凉似圣水甘露,滋润着方圆几十公里的人与各类动植物,相传有治愈人与动物肠胃的神奇功效。寺院所处山坡及山顶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当地名为药谷区域。山顶有清澈泉水潺潺自流而下,一片祥宁之境,足能与天宫乐园相媲美。相传世间众多人与神灵在此修行。

该寺藏语称坚普寺(གཅན་ཕུག་དགོན),全称为坚普扎西曲林(གཅན་ཕུག་བཀྲ་ཤིས་ཆོས་གླིང་)。据《旦斗目录》载,“坚普”(གཅན་ཕུག)是藏语的音译,意为野兽经过的山沟居寨。又一说“坚普”(སྤྱན་ཕུལ)是“眼睛施舍”之意,因藏语“眼睛”的敬语叫“坚”(སྤྱན),“施舍”的敬语为“普”(ཕུལ),相传曾经有宏人在此修行时将自己的眼睛施舍于此地,故得此名。

《安多政教史》载“三川秀多塘有坚普静房”。当地及周围人们习惯地称为“坚普”或“赵木川”了。

寺院建于清代,前身是静房,为却藏活佛支寺,后来才旦堪布•华旦嘉措时期为才旦寺属寺。据《青海藏传佛教寺院》载,“该寺始建于清代(一说明天启七年),主寺为才旦寺”。六世才旦夏茸在《旦斗目录》中称“坚普寺昌盛时期有僧人近300人,到五十年代减至50余人。从这里去塔尔寺等地学经深造的僧人非常之多,大多都成为三川喇嘛的佼佼者,名声远扬。”据称塔尔寺酥油花的制作者,除了藏族僧人以外,还有土族僧人。其他佛教寺院的土族僧人也擅长制作酥油花。《民和县志》称解放前,土族僧人中有不少人在省外讲经传法,故有“三川喇嘛遍天下”之说。

历经岁月变迁,原有的寺院建筑群在特殊时期拆毁,佛像文物荡然无存,恢复宗教政策后,通过原址重建或信教群众集资扩建后逐步形成了现有的建筑规模。

经堂一角.jpg经堂一角


一、经堂及殿堂

1.大经堂(ཚོགས་ཆེན་འདུ་ཁང་)

原有三间转五经堂一座,主要供奉释迦千佛(སྟོན་པའི་སྟོང་སྐུ)、宗喀巴师徒三尊(རྗེ་ཡབ་སྲས་གསུམ)、大密马头金刚(རྟ་མགྲིན་ཡང་གསང་)、吉祥天母(དཔལ་ལྡན་ལྷ་མོ) 等塑像,壁画有十相成道(མཛད་བཅུ)等;还有稀世珍宝著称的右旋海螺等法器文物。经堂佛橱内供奉许多大小不等的铜像,两侧置经架存放《甘珠尔》等经论。1960年建筑被拆毁。1984年重建殿堂5间。2018年,耗资186万元新建一座三间转五经堂,即里进为3间、间架为5间,于2020年落成。木结构都是在甘肃造好后成套拉过来落成的。寺主才旦堪布亲临现场指导,并从建筑上大梁到彩绘、铺设木地板等共助资41万元。

新建经堂内主要供奉佛祖(ཤཱཀྱ་ཐུབ་པ)、弥勒佛(རྒྱལ་བ་བྱམས་པ)、宗喀巴师徒三尊(རྗེ་ཡབ་སྲས་གསུམ)、文殊(འཇམ་དབྱངས)、观音(སྤྱན་རས་གཟིགས)、大密马头金刚(རྟ་མགྲིན་ཡང་གསང་)、天母(ལྷ་མོ)等塑像;佛橱内供有八大随佛子(ཉེ་སྲས་བརྒྱད)、十六尊者(གནས་བརྟན་བཅུ་དྲུག)等大小不等的铜像,两侧经架上存放《大藏经》、《宗喀巴师徒全集》等经论。

2.后山佛殿(རྒྱབ་རིའི་ལྷ་ཁང་)

后山佛殿造型奇观独特,殿内分设若干小殿,分别供有三世佛(དུས་གསུམ་སངས་རྒྱས)、十一面观音(ཐུགས་རྗེ་ཆེན་པོ་བཅུ་གཅིག་ཞལ་)、八大随佛子(ཉེ་སྲས་བརྒྱད་)、两尊忿怒像(ཁྲོ་ཞལ་གཉིས)、文武百尊(ཞི་ཁྲོ་ལྷ་ཚོགས)、十六尊者(གནས་བརྟན་བཅུ་དྲུག)、怙主五尊(མགོན་ཆོས་རྣམ་ལྔ)等,佛殿墙壁上绘有珍贵佛陀十二伟业壁画等。1960年被毁,尚未重建。

3.其它建筑

1958年,有大小佛殿39间、活佛昂欠及僧舍280间,有僧人64人。旱地180亩以及少量牲畜。1960年建筑被拆毁。1984年重建僧舍4院16间 ,有14名僧人。到2016年12月底,有8名僧人。

二、镇寺之宝

该寺有一个右旋海螺,年代久远,珍藏至今,极为珍贵。相传释迦牟尼佛在鹿野苑初转法轮时,帝释天等将一右旋白海螺作为布施奉献给佛祖。自此,右旋海螺作为佛教吉祥圆满的象征,在佛教寺院广为应用。

三、高僧参访

据《赛赤活佛传》载,“章嘉•益西丹贝坚赞(即四世章嘉)返回故里后,我曾前去叩拜了尊者,回来时朝礼沿途各大寺院,到扎西曲林寺时,受到当地僧俗的热情欢迎,他们邀我到府上小坐,奉茶行礼,请授佛法,我都一一满足之。他们自称原先是从蒙古迁徙过来的,对佛教的信仰非常虔诚,几乎每家都向我提供了丰富的饮食及布施供养,他们的佛缘很深。迎请我到却藏殊胜化身的支寺扎西曲林并给予丰盛款待,我向聚集在此的老少信众传授《胜道启门颂》(ཡོན་ཏན་གཞིར་གྱུར་མ)教诫等,他们给了我丰厚的布施供养。当我等离开时,寺院的老僧和几个青壮汉子特意准备好了非常稳固的牛皮筏子,我等乘坐他们提供的牛皮筏子顺利地渡过黄河安全到达了达隆寺(སྟག་ལུང་དགོན)。”

赛赤活佛,即赛赤·洛桑坚赞僧格(1757—1850),为甘肃甘南合作寺第二世赛赤活佛,他朝礼赵木川寺的时间是1825年。自传中所说的达隆寺(སྟག་ལུང་ཐུབ་བསྟན་རྣམ་རྒྱལ་གླིང་),位于甘肃积石山县小关乡大寺村,建于1801年,鼎盛时有数千僧人。赛赤活佛的胞弟洛桑丹巴嘉措(བློ་བཟང་བསྟན་པ་རྒྱ་མཚོ)曾经过工什加寺到赵木川寺,讲经弘法,建立供净水仪轨,之后在官亭、中川等地讲授佛法,并在中川王家、胡里家、华尖等寺建立供净水仪轨。却藏·阿旺图登昂秀曾到才旦、旦斗、工什加等寺巡礼,之后也去过赵木川寺,传授佛法,利乐有情。《旦斗目录》称,1937年6月,六世才旦夏茸的根本上师晋美丹却嘉措前往甘肃罗家洞朝礼胜乐自成像时,途经化隆支扎、热玛旦麻、土哇、尕洞、工什加等寺到民和赵木川寺驻留过几日,其间在该寺经堂内向僧俗佛弟子及信徒传授怖畏金刚(འཇིགས་བྱེད) 、普济经(ཀུན་རིག)教诫等。总之,历史上有不少高僧大德曾到过赵木川寺并留下足迹。

四、人杰地灵

从民和官亭、中川到塔尔寺出家修行的僧人不少,除少部分按传统从西藏至西安、北京、呼市等地往返营商外,绝大多数在塔尔寺从事刻板、印刷、建筑、绘画和经文研修,其中有不少后来成为高僧。如塔尔寺四世阿嘉•益西克珠嘉措(ཨ་ཀྱཱ་ཡེ་ཤེས་མཁས་གྲུབ་རྒྱ་མཚོ)的经师、摩兰然坚巴洛桑敦珠(ཡོངས་འཛིན་རབ་འབྱམས་པ་བློ་བཟང་དོན་གྲུབ),塔尔寺时轮学院第十六任堪布格西宗哲智华(དགེ་བཤེས་བརྩོན་འགྲུས་གྲགས་པ)、第二十任堪布朱家格西贤巴丹增(ཀྲུའུ་ཀྱཱ་དགེ་བཤེས་བྱམས་པ་བསྟན་འཛིན)、第三十任堪布格西阿旺丹增(དགེ་བཤེས་ངག་དབང་བསྟན་འཛིན)、第三十五任堪布格西丹增群培(དགེ་བཤེས་བསྟན་འཛིན་ཆོས་འཕེལ)等,还有杨嘉活佛(ཡང་ཀྱཱ་ཞབས་དྲུང་)、索南饶杰(བསོད་ནམས་རབ་རྒྱས)亦名朱福南、摩兰然坚巴洛桑多杰(སྨོན་ལམ་རབ་འབྱམས་པ་བློ་བཟང་རྡོ་རྗེ)等等,他们都是三川土族在佛教界的优秀代表。也因为这些缘起,三川土族信众与塔尔寺有不解之缘,塔尔寺每年举行祈愿法会、酥油花展等重大宗教活动时,他们不辞辛苦前往朝拜礼佛、观经法会、观看花展,十分敬仰。

五、活佛转世

赵木川寺曾有一位转世活佛,称达格尔夏茸(ཟླ་དཀར་ཞབས་དྲུང་)。他就是塔尔寺时轮学院第三十任堪布、格西阿旺丹增。阿旺高僧,土族,生于1819年,民和县官亭镇赵木川马家人。幼年到塔尔寺出家为僧,从二世却西•阿旺夏珠丹贝尼玛受沙弥戒,在塔尔寺显宗学院学经,后去西藏深造,从热振活佛座前受比丘戒。返回塔尔寺后,在却西活佛、赛多活佛座前研习经论,获格西学位。1884年出任塔尔寺时轮学院第三十任堪布,1896年在塔尔寺圆寂。

阿旺高僧圆寂后不久,家乡和塔尔寺商定建立其转世系统,并就此向才旦寺两位活佛请求支持,二位活佛同意并出具了印信。于1899年,在西宁附近地方寻访到转世灵童,由塔尔寺三世却西•洛桑香曲丹贝仲美认定,赐法名洛桑丹贝尼玛,但幼年离世。该世系佛号为达格尔夏茸,阿旺丹增为第一世,洛桑丹贝尼玛为第二世。第三世香曲丹贝坚参,藏族,1919年生,化隆县上尕洞村人,由塔尔寺三世却西活佛认定,1925年9月在塔尔寺坐床。从却西活佛剃度出家,入塔尔寺显宗学院学习,拜依多名经师闻习佛法,后去西藏色拉寺攻读五部大论,由于他勤奋好学,博通诸论,名声大增。遵从班禅大师的指示,返回塔尔寺担任七世赛多活佛的经师,继后去甘肃拉卜楞寺深造。1957年长住塔尔寺。据称,曾有两次回归家乡,到过赵木川寺礼佛。《青海藏传佛教寺院》载,赵木川寺有活佛1人,土族,名马卓麻。笔者曾问询过当地一些老人,他们说确有其事,是上马家人,1958年宗教改革中回来后一直居住在上马家。

六、民俗风尚

寺院香火庄有官亭镇寨子村、河沿村、赵木川村等共有780多户5000余人。他们大部分居住在黄河沿岸,川水谷水,部分居住在山区。居住区域多为一姓同祖形成的自然村。土族对佛法非常敬信,尤其是老奶奶把佛珠挂在脖子上从不离身,用一种优美的旋律齐唱六字真言(མ་ཎི་ཡིག་དྲུག)、无缘慈悲颂(དམིགས་བརྩེ་མ)、皈依经(སྐྱབས་འགྲོ)等。她们有每月定期到寺院集中吃斋念佛的好传统,有自发到亡者家中吃素念佛、超度亡灵的好风俗。过去,有的土族家中设佛堂供佛像,礼经杆挂经幡,置香炉煨香烟等,还有每年请喇嘛到家中念经祈福的好风尚。另外,每年农历5月份,赵木川地区有背经转山活动。由每家出一份劳力,换上盛装自备经带早上到寺院门前集合,在寺院统一指挥下,从经堂经架上的《大藏经》等经论发给每人一部,用经带结成“X”形将佛经架在背上,沿着本区域顺势绕转一周,最后回到寺院卸下经论,活动结束。

七、寺院管理组织 

1983年1月批准开放,成立寺院民主管理委员会,马扎西长老担任主任,实行寺院民主管理,学习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建立健全寺院规章,规划寺院重建,恢复僧众集会,开展正常宗教活动,以满足信教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八、寺院念诵仪轨

马扎西长老担任师傅,教授新僧从识字拼读、背诵经文到僧会修持全过程,言传念诵仪轨,身教清规戒律,精心培养年轻学僧,确保僧会正常开展。由于本寺僧人较少,有时不能满足信众的诵经需求时,僧人们向才旦寺请求支援,才旦僧众全力以赴,通力合作。重大活动时,能得到塔尔寺赵木川籍僧众的支持。目前,在塔尔寺学法修行的赵木川籍僧人有10几人。

另外,赵木川寺僧罗藏达瓦远赴内蒙古赤峰某寺庙任住持,他曾担任“赵木川寺重建修缮筹备组”总管,并为寺院重建立下头功。还有在外省游学修法的赵木川籍僧人,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出发时的那一刻”,这些都是寺院的财富。

马扎西长老为寺院恢复建设、弘法利众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对僧众的教育学修和清规戒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于2005年在赵木川寺仙逝,享年75岁。

九、寺院佛事活动 

1.正月祈愿法会:1月1日至6日,共五天。唪诵《怙主满愿经》(བསྐང་གསོ)。过去初五下午有法舞表演,俗称观经会。

2.二月修供法会:2月2日至4日,共三天。唪诵《上师供》(བླ་མཆོད)、《大密马头金刚经》(ཡང་གསང་སྒྲུབ་མཆོད)。

3.三月供养法会:3月3日至5日,共三天。唪诵《上师供》(བླ་མཆོད)和《五部祈愿颂》(སྨོན་ལམ་རྣམ་ལྔ་)。

4.四月供净水法会:4月9日至15日,共七天。唪诵《上师供》(བླ་མཆོད)和《药师佛经》(སྨན་བླའི་ཆོ་ག),并献供净水。意在净水浴佛,增辉佛日,沐浴佛恩,离恶奉善,净化心灵。

5.六月祈愿法会:6月6日至10日,共五天。唪诵《怙主满圆经》(བསྐང་གསོ),下午举行抛食仪式。

6.九月祈愿法会:9月22日至25日,共四天。唪诵《上师供》(བླ་མཆོད)和《长寿佛经》(ཚེ་དཔག་མེད་ཀྱི་ཆོ་ག)等。

7.十月五供节:10月22日至25日,共四天。藏历10月25日,为宗喀巴圆寂日,佛教寺院于是夜燃灯供佛,又称为燃灯节。唪诵《上师供》(བླ་མཆོད)和《普济经》(ཀུན་རིག)等。

8.腊月年终法会:12月29日全天。唪诵《怙主满愿经》(བསྐང་གསོ)和《敬事三部》(སྐུ་རིམ་རྣམ་གསུམ)等。

另外,每月25日集体早会,唪诵大密马头经(རྟ་མགྲིན་ཡང་གསང་)和护法应供经(ཆོས་སྐྱོང་གསོལ་ཁ)等。

十、凝聚爱国情,传递正能量

党的十八以来,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寺院及僧人感触很深,溢于言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严守教规戒律,潜心学修佛法,搞好僧群关系,释放正能量,传递好声音,为促进社会和谐、宗教和顺、民族和睦作出新贡献。

重建小组全体成员.jpg重建小组全体成员

效果图1.jpg效果图1

效果图2.jpg效果图2

本文是应才旦寺僧根敦丹巴的请求下写的,他为此搜集资料、提供素材付出了努力。在写作过程中,得到秦永顺、万玛才让、罗藏达瓦和罗藏叁丹的支持,提供了宝贵信息,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