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觉果
摘要:宗喀巴为格鲁派创始人,其在佛学领域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然跟他广拜藏地各派名师、研习各派经典著作,并认真领悟其中深义有直接关系。宗喀巴前去拜谒京俄扎巴降曲,在其座前听受噶举派核心法要,彼此给对方留下了深刻影响。本文拟就宗喀巴与京俄扎巴蜂曲师徒关系的由来、有关藏文文献对宗喀巴在京俄扎巴降曲座前受法的不同记栽、宗喀巴专文赞颂京俄扎巴蜂曲优秀品格、宗喀巴为京俄扎巴蜂曲立传四个方面论述其师徒关系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宗喀巴;噶举高僧京俄扎巴绛曲;宗教关系
宗喀巴大师在直贡梯寺告别京俄曲杰加布后,没有停止继续研习噶举派核心法门的求学步伐,至丹萨梯寺拜见了第三任帕竹第悉京俄扎巴绛曲。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不仅听受了《那若六法》与《帕木竹巴文集》等法要,还向他请教诸佛法疑难点,贏得了京俄扎巴绛曲的极大赞赏,可较为遗憾的是宗喀巴离开丹萨梯寺之次年京俄扎巴绛曲便逝世了。虽然京俄扎巴绛曲与宗喀巴大师之间只有过一面之缘,可他在宗喀巴大师心中留下的印象是极其深刻的。宗喀巴在阐化王扎巴坚赞的请求下既撰写了《京俄扎巴绛曲传》,又在拉萨的布达拉宫先后完成了《京俄扎巴绛曲的赞颂文》与《京俄扎巴绛曲之祈祷文》,由衷地表达了自己对京俄扎巴绛曲的博学与优秀品格的高度赞扬和深深怀念之情。
一、宗喀巴与京俄扎巴绛曲师徒关系的由来
宗喀巴年满十六岁时,其上师法王东珠仁青赞同他到西藏继续深造,接受更深层次的佛学理论的学习。同年宗喀巴与他的两位舅舅为伴,跟随直贡布施官丹玛仁青离开了他生活十六年的青海,徒步进藏。翌年平安到达直贡噶举派属寺直贡梯寺。该寺由直贡觉巴久旦公保的法友米聂贡仁修建而成,在整个噶举派中享有“金刚持道场”之称,至今仍是众多噶举派信众身心向往的主要朝圣地之一。宗喀巴大师当时就在该寺,以噶举派高僧京俄曲杰加布为师听闻了噶举派显宗的核心法要《大手印五法》与《大乘发心仪轨》,又进一步听受了其他诸噶举法门,通达其意后,答应竭尽所能传承和弘扬噶举教法,不负诸噶举派上师的厚望和培育之恩。对此,有文献记载道:“杰洛藏扎巴也答应京俄曲杰答尽力弘扬噶举教法。”[1]另外,据《卡尔纳宗教源流》载,宗喀巴还在该寺撰写了他的第一篇祈祷文,即《始终如一祈祷文》,该文的跋文中也清楚交代了这篇祈祷文的撰写之地。在《宗喀巴文集》载:“此《始终如一祈祷文》,由博学多闻的游学者吉祥洛桑扎巴在肖朵贝的直贡作。”[2]该祈祷文至今仍是大多数格鲁派寺院在宗喀巴圆寂日必诵的经文之一。宗喀巴此次在京俄曲杰加布座前听受各噶举法要,为其以后广泛求教于其他噶举派高僧,闻习噶举派主要法门做了铺垫。1381年,即宗喀巴年满二十五岁时,在雅隆南杰受比丘戒后,前往丹萨梯寺拜见了他的第二位噶举派上师,即第三任帕竹第悉京俄扎巴绛曲。
京俄扎巴绛曲,原名为绛曲多杰。四岁开始受习藏文。十二岁时受居士戒,取名为扎巴绛曲。十五岁时受沙弥戒出家为僧。十六岁受比丘戒,同年受诸多帕竹噶举派的各界社会人士与高僧大德的再三请求,以及由于即将担任帕竹第悉一职的京俄索南扎巴尚为年幼,无力及时执掌帕竹政权,暂时替任了帕竹第悉一职,且兼任丹萨梯寺的法台,对众僧宣讲了《愿菩提心》一法。在他的求学生涯中,曾拜萨迦派高僧萨迦索南坚赞和托美桑波等为师,广泛学习了显密两宗的诸多经典,成为精通显密法要的高僧大德。在他任职期间,规定历年正月不能屠杀牲口和以荤为食,要求尽量依相关规章制度从事修善积德、弃恶扬善等有系众生安危的活动。
宗喀巴到丹萨梯寺拜见京俄扎巴绛曲,在听受噶举派密宗核心法门《那若六法》的同时,还听受了《帕木竹巴文集》《至尊久丹公保文集》等法要,并请教了心中存疑的若干佛学难题,贏得了京俄扎巴绛曲发自内心的敬仰和钦佩。此情形《宗喀巴大师传》有载:“大师于受宓刍戒后,往特寺拜见名称菩提仁波切,请问法义,并祗印证所学。大师学识深邃,致令仁波切深发信敬,相谈之顷,不觉涕泪。”[3]显然,京俄扎巴绛曲很欣赏宗喀巴在修习佛法上取得的成就和在探讨佛法难题时所显出的锐利智慧。宗喀巴本人也很重视用无垢的理路解析佛法内在的深层含义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言:“现见诸大经论中所解说的诸义大都须以妙观察慧来观察,如果这也在修持时放弃,怎能产生将彼等大经论见为最胜教授的定解。”[4]正是这一耐人寻味的深层解读和超凡见解,给京俄扎巴绛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之,宗喀巴大师十六岁从青海出发,十七岁到达西藏的直贡梯寺,拜京俄曲杰加布为师,听受了以《大手印法》为主的各类法要,撰写了其第一篇祈祷文《始终如一祈祷文》。此后,宗喀巴在丹萨梯寺拜见京俄扎巴绛曲,并听受了《那若六法》《至尊帕木竹巴文集》等法要,又与京俄扎巴绛曲探讨了自己对部分佛法问题的见解,贏得了京俄扎巴绛曲的高度认可与赞赏。
二、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受法的不同记载
各宗喀巴传记对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听受相关法要有着不同的记载;据克珠杰《宗喀巴大师传信津梁》记载,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听受了《道果法》《那若六法》《帕木竹巴文集》与《至尊久丹公文集》等法要。另外,多丹•嘉华嘉措的《宗喀巴大师传善说集》中载:“在丹萨梯寺,以《善逝帕木竹巴文集》为始,依次听受了《那若六法》等多种教诲与经典。总之,有关达波噶举的一切法类都从京俄扎巴绛曲座前听受,并如是实践证得了该法门所记载的内在体验。”[5]与之稍有不同的是,《菩提道次第师承传》载:“这时,在京俄仁波切座前听受了有关道果的所有窍诀与《那若六法》《法王久丹贡保文集》等由洛扎玛尔巴传授于至尊米拉日巴的一切窍诀,又由洛扎玛尔巴传授于鄂曲格多杰的所有窍诀,并依此实修而证得了内在体验。”[6]通过对以上不同记载的比较,不难发现其相同之处,即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听受了噶举派密宗经典《那若六法》和《帕木竹巴文集》《法王久丹贡保文集》等法。主要的不同点是,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听受了有关达波噶举的一切法类和由噶举派祖师玛尔巴大师传授于其心腹弟子米拉日巴和鄂曲格多杰的所有法要。宗喀巴自己也在《那若六法注疏信仰三具》中,多次引用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经典语录,印证了入密前必修前行的重要性以及噶举派的空性观亦与月称之观别无二致的观点的正确性。
在上述的各噶举法要中,宗喀巴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即在卫藏地区传承和传播《那若六法》的力度远不如过去,以及应阐化王扎巴坚赞等人的请求,撰写了《那若六法注疏信仰三具》。这部著作无疑是当时噶举派学习与修行《那若六法》的主要参考经典之一。之后不久,宗喀巴的弟子及阐化王扎巴坚赞的同父异母兄弟京俄索南坚赞还撰写了《阐明那若六法教言的大乐巨光》,其中不仅保留了《那若六法》的原始修法,同时也增添了宗喀巴大师修习此法所要求的一些重要内容,从而使两种修法在此书中完美地结合起来。如此,既对《那若六法》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也给对此法感兴趣的众多修炼者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方便。除此之外,宗喀巴还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听受了各宗喀巴传记中没有提及而在《宗喀巴闻法录》中出现的又一重要法门,即《行菩提心法》。《宗喀巴闻法录》阐述宗喀巴听受师徒相传的《行菩提心》传承时写道:“《行菩提心》的传承渊源是,从释迦牟尼至大译师香曲则毛,再由京俄扎巴绛曲传授于我。”[7]总而言之,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座前不仅听受了在相关书籍里经常提到的《那若六法》与《直贡觉巴久丹公保文集》《至尊帕木竹巴文集》等法,还听受了《宗喀巴闻法录》中的《行菩提心》一法。
三、宗喀巴专文赞颂京俄扎巴绛曲
宗喀巴大师向来就极力倡导身为学佛之人要具备依止善知识的因缘之外,同时强调对外在举止和内在修炼的重要性。对此,在其显宗代表作《菩提道次第广论》第四章中,引用诸多权威佛典论证了没有依止善知识的弊病与如是依止善知识的种种益处。宗喀巴大师在该书中写道:“由于能使学徒身心中产生一种功德以上和减少一种过失以上的一切福祉之源,就是善知识,所以首先依彼之规就非常重要。”[8]由此可知,宗喀巴把依止和敬重善知识视为一个弟子学有所成,提高境界的必经之路和不竭之源。所以,宗喀巴与京俄扎巴绛曲虽然只接触过一次,但根据宗喀巴自己对于善知识的重视程度来看,可以理解正是由于他对京俄扎巴绛曲为自己授业解惑所怀的感恩与敬仰之情,推动他创作完成了缅怀和赞颂其上师的《吉祥贤者京俄扎巴绛曲祈祷文》与《法王吉祥贤者京俄扎巴绛曲学识赞颂文》。
宗喀巴大师共写三篇文章来专文赞颂京俄扎巴绛曲内外兼修的高尚品格和生平事迹。其中,篇幅简短且内容较为简适的两篇文章分别是宗喀巴在拉萨布达拉宫撰写的《吉祥贤者京俄扎巴绛曲的祈祷文》与《法王吉祥贤者京俄扎巴绛曲的学识赞颂文》。另一篇是讲述京俄扎巴绛曲生平事迹的传记文《京俄扎巴绛曲传悟解妙高山》。此文相较于前两篇,无论是内容还是篇幅都比较丰富广泛。
在此,笔者将探析宗喀巴在其京俄扎巴绛曲的祈祷文和赞颂文中体现出的对自己上师所怀的敬仰之情。在《吉祥贤者京俄扎巴绛曲祈祷文》中写道:“出离之心弃俗事,敬重义律所行净;不染点滴堕罪行,祈祷法王仁波切。”[9];“我福享人无吝嗇,自他相换大悲愿,破除自我执着根,祈祷法王仁波切。’‘[10]又有:“一见便流净信泪,长期依止亦增信;如何观察都无过,祈祷法王仁波切。”‘[11]其《法王吉祥贤者京俄扎巴绛曲学识赞颂文》之内容也与上文一致,用优美的语句赞颂了京俄扎巴绛曲德才兼备的优秀品格。
厌恶世间的出离心与自他相换的菩提心、破除自我的空性见,一向是追随释迦牟尼、践行佛教教理的佛弟子们毕生争取的理想信念,也是判断所修之法是否走上正轨之道并获得菩萨果位的检验标准。在宗喀巴大师看来,京俄扎巴绛曲是一位乘愿再来救度芸芸众生的人间菩萨,即人世间为他人着想、以利他精神人世行事与出世间证得空性,消除轮回之本、速成佛果的圣贤。因此,宗喀巴一见京俄扎巴绛曲,就产生了一种由内而发的恭敬和仰慕之情。相应的,京俄扎巴绛曲的这些优秀品德对宗喀巴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也提出了“在他求学过程中,对他深受影响的为在丹萨梯寺跟从京俄仁且•扎巴绛曲学习密宗那若六法等”[12]的观点。
基于缅怀京俄扎巴绛曲之博学多才与优秀品格,以及宗喀巴对京俄扎巴绛曲的极大恭敬之情,在京俄扎巴绛曲逝世后,宗喀巴不仅撰写了以上两篇赞美诗,还在阐化王扎巴坚赞的请求下,撰写了如今耳闻能详的《京俄扎巴绛曲传悟解妙高山》。此文除了是宗喀巴描述自己求学经历的自传之外,也是为自己授业解惑的上师所创作的唯一一部传记。该文从京俄扎巴降曲未出家之前的相关情况与出家为僧拜谒各佛学大师系统学习显密两宗的求学经历和成为精通显密的佛学大家后,如何宣讲佛法来培养优秀人才与继承和弘扬佛教文化事业,京俄扎巴降曲圆寂后如何料理后事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其一生的生平事迹。
四、宗喀巴为京俄扎巴绛曲立传
在宗喀巴大师十九部佛学论著中有关高僧传记的文章仅存三篇。它们分别是《常啼菩萨略传》《宗喀巴自传》《京俄扎巴绛曲传》,其中篇幅最长的是《京俄扎巴绛曲传》。这些传记虽然在篇幅上并不算太长,但为之后的藏族传记文学之结构、修辞等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很多效仿宗喀巴所倡导的传记写作方式来创作的作品也应运而生。
第三任帕竹第悉京俄扎巴绛曲驻世时间较短,终年仅三十岁。他在生前博览群书,后又成为帕竹噶举派高僧大德,不仅担任了丹萨梯寺之法台,还登上了第三任帕竹第悉的摄政之位。宗喀巴在丹萨梯寺告别京俄扎巴绛曲到奥地的盖日寺,并在该寺向自己的心传弟子察科•阿旺扎巴等诸多三藏法师讲授般若与中观等深邃法要,后来就再也没有见过京俄扎巴绛曲。京俄扎巴绛曲圆寂后,宗喀巴在三十一岁时撰写了这篇辞藻优美且内容丰富的《京俄扎巴绛曲传》,后世的诸多学者也都异口同声地赞叹该传词韵之美。此传不仅带有印度早期佛传《殊胜赞》与《胜出灭神赞》的风格,还处处能感觉到宗喀巴运用《诗学明镜》的写作技巧进行撰写的痕迹。因为宗喀巴撰写这部传记时,早在丹萨梯寺拜藏族著名诗学家与声学家南卡桑波为师,学习过传统诗学经典《诗学明镜》。在法王周加巷的《至尊宗喀巴传》中记载:“次年,京俄扎巴绛曲过世,在诸多僧俗官员的力邀下,宗喀巴撰写了《京俄扎巴绛曲传悟解妙高山》,人称没有比这更胜一筹的诗歌。”[13]另外,此传还弥补了各噶举教法史对京俄扎巴绛曲之生平事迹的记载过于简略,甚至一笔带过的不足之处。因此,此文不仅表现了宗喀巴对京俄扎巴绛曲的缅怀之情,还弥补了有关京俄扎巴绛曲生平记载存世量较少的文本缺陷。
请求宗喀巴创作这部传记的人物为京俄扎巴绛曲同父异母的兄弟,即第五任帕竹第悉阐化王——扎巴坚赞。他担任帕竹第悉统治西藏地方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史称帕竹政权的“黄金时期”,他是这一黄金时期的缔造者。1388年,在阐化王扎巴坚赞的请求下,宗喀巴开始着手撰写《京俄扎巴绛曲传》一文。
宗喀巴在《京俄扎巴绛曲传》中,比较系统地梳理和概括了第三任帕竹第悉京俄扎巴绛曲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教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该文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京俄扎巴绛曲的姓氏来历和从小接触噶举派心要法门,并通晓其义等情况。第二章主要叙述出家为僧的相关经历,以及京俄扎巴绛曲任丹萨梯寺法台、受具足戒出家为僧、担任第三任帕竹第悉一职等情况。第三章为广转法轮的有关记载,讲述了京俄扎巴绛曲拜谒萨迦派高僧陀美桑布、布顿大师之高徒堪钦达尔马扎巴研习密宗经典并证得相应之兆,同时培养宗喀巴在内的诸多优秀弟子、继往圣绝学等有关情况。第四章是有关京俄扎巴绛曲逝世的相关叙述。在这章宗喀巴讲述了在京俄扎巴绛曲临近终年时,出现的种种预兆和逝世后由第四任帕竹第悉京俄索南扎巴为首料理其后事等情况。宗喀巴在最后的跋文中阐明了创作这部传记的劝请者和支持者,在他们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这部传记的创作,同时也表明了撰写这部传记的最终目的在于愿芸芸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安详的愿望。
五、结语
总之,《京俄扎巴绛曲传》是宗喀巴诸多佛学论著中为数不多的高僧传记之一。宗喀巴撰写这部传记,是出于对京俄扎巴绛曲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在这其中当然还包括阐化王扎巴坚赞的请求与支持,使得这部讲述京俄扎巴绛曲生平事迹的纪念性传记最终得以完成。这部传记共有四章,描述了京俄扎巴绛曲出生到出家为僧,并拜萨迦派高僧索南坚赞与大译师绛曲则毛,学习相关教法成为德才兼备的高僧,之后担任丹萨梯寺法台广转法轮,继而暂接帕竹第悉一职,制定有系众生安危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注重密法,培养了诸多修习密集《二品观》等密宗教法的优秀弟子。最后,记述了京俄扎巴绛曲在临近终年时,把第悉一职传给京俄索南扎巴等一生的轨迹,也以此来表达宗喀巴自己对京俄扎巴绛曲的深深怀念之情。
参考文献:
[1]达察•次旺杰.洛绒史集[M].拉萨:西藏藏文古藉出版社,2013:62.
[2][9][10][11]宗喀巴.宗喀巴文集(二)[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2:601.186.186-187.87.
[3]法尊.宗喀巴大师传[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15:42.
[4][8]宗喀巴大师.新译白话菩提道次第广论[M].王世镇,译注.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15.27.
[5]青海民族大学宗喀巴研究院.宗喀巴传记系列(三)[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6:7.
[6]荣增•益西坚赞.菩提道次师承传[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1:250.
[7]宗喀巴.宗喀巴全集[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2016:230.
[12]孙林.藏族史学发展史纲要[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278.
[13]法王周加巷.宗喀巴传[M].才旦夏茸,校订.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81:16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喀巴传记文献整理挖掘翻译及其精神 究”(批 准 号18ZDA229 )阶段性成 果 。
作者简介:拉毛加,男,蒙古族,青海黄南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大常 委会秘书,主要从事藏传佛教研究 。
原刊于《青藏高原论坛》2020年12月第四期,原文版权归作者和原单位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