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大师尼玛扎巴(1647-1710,又称仁增尼玛扎巴、邬金卓德林巴),作为莲花生大师身口意总集之化身,亦是莲师授记的108位掘藏大师之一,承载着东伏藏法主的使命。他以与生俱来的灵性、毕生精进的修行、遍布各地的掘藏成就,以及跨越地域的弘法事业,在雪域高原乃至更广阔的佛土留下深刻印记。其所开创的尼扎系,作为宁玛派重要传承分支,教法如同永不熄灭的法灯,照亮着后世修行者的道路。随着其教法传承的延续与转世系统的建立,逐渐形成“尼玛扎巴”的转世序列,他作为这一法脉的开创者被尊为“第一世尼玛扎巴”,至今已传至第七世尼玛扎巴贡桑云丹桑布。
授记与诞生:天选之子的降临
尼玛扎巴的降世早已被多部经典提前预示。《莲花遗教》《水晶洞版莲师传》《天铁版莲师传》等明确授记:“康区森莫三宗之伏藏,不留掘出之兆此时显,康巴尼玛扎巴名者降”;《大方广菩萨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经集密意集合经》等亦预言,他将诞生于藏历第十一绕迥火猪年(一说火狗年,即公元1647年)。
1647年,尼玛扎巴诞生于青海囊谦(多康色莫冈地区,另有记载为多康色莫冈的囊谦县珠雅村)。父亲噶玛朗杰、母亲索朗措均出自当地乐善好施的望族。母亲怀胎时曾梦观世音菩萨以甘露沐浴自身,排出体内虫类后身心清净,持西喇嘛更预言“将有菩萨转世降临”。
出生后小名“贝玛攀”的他,自小便显殊胜:未满三个月诵“邬金千”(意为“莲师知”),十个月自称“婆龙噶玛转世”,两岁时清晰详述前世轮回经历。他自幼偏爱念经、打坐、造小佛塔,对众生怀有无畏慈悲,性格沉稳如成人,被公认为转世活佛。幼年时,他从岩石缝隙取出自然形成的金刚橛(藏传佛教中象征与护法神相应的信物),多次亲见莲花生大士显容,由此对宁玛教法生出深厚因缘。
修行与师承:在明师指引下淬炼心性
尼玛扎巴的修行之路,始终以具德上师为明灯。他是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尊称“五世嘉瓦仁波切”)的弟子,在当时的教派交流与融合中,始终坚定护持师父教法,贡献显著。早年师从叔叔喇嘛,后依止二十多位跨教派高僧,包括噶玛雄曲、多杰扎祖古白玛诚林、第三世白玛林巴、敏珠林寺大译师蒋勇罗丹等,其中在佐钦法王白玛仁增座下依止十八年,获受外、内续部密法传承及精髓,成为修行路上最重要的根基。
他曾在琼结巴日佛学院研学,天赋卓绝——吹一次法螺的时间便能背诵《普贤行愿品》篇幅的经典,被赞为“善智慧者”。他精进修习旧密大圆满(藏传佛教宁玛派核心教法,强调直接觉悟本净心性)《本净观修》与《任运超越》,并多次闭关:在“康盛默众”圣地闭关八年,在扎日查地区闭关三年,在谷崇莲师洞闭关一年,在乔日布地区闭关两年半,其余圣地亦有短期闭关。闭关期间屡现瑞相,获诸佛加持,最终现证大圆满境界,断除轮回习气。
佐钦法王曾开示“去康区森莫宗修行必获悉地(修行成就)”,智慧空行亦有同授记。他遵此指引前往森莫宗闭关三年,以无缘见地化解非人障碍。阳水牛年(据藏历推算约为公元1673年,具体年份待考),莲花生大士亲现尊容,赐予伏藏标识与授记,为其日后的掘藏事业奠定基础。正是这样的修证根基,让他得以承载起开启伏藏、利益众生的使命。
掘藏与弘法:以伏藏之光照亮众生
作为东伏藏法主(伏藏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五大部,分别由相应法主执掌),尼玛扎巴的掘藏成就堪称卓越。据莲师授记,他一生开取25个大伏藏(重要经典与法门)、40个小伏藏及7个加持宝物伏藏,尤其在“康盛默众”圣地获身、口、意、功德、事业五种甚深伏藏;四十五岁后因与莲师意境无二,更任意开取诸多伏藏,累计掘出东方伏藏佛经335部。
他的掘藏足迹遍布各地:阳木虎年(约公元1666年)于森莫多杰宁宗掘出大圆满三根本秘密藏;藏历土年猴月在香桑布隆掘出《长寿法·胜伏四魔》《深法忿怒莲师》,因被护法附身者意外公开而震动四方;木兔年十月(约公元1675年)在冈底斯山胜乐密窟掘出《上师胜乐怀柔轮法门及其分部》,此前更亲见绿身空行母在空中献瑞;阳水狗年(约公元1682年)于那曲火焰洞掘出《马头金刚·胜伏傲慢》,并为弟子灌顶传法。
此外,他曾受五世达赖所托,打开昌都一座由莲花生大士亲建的塔(内藏宝物以镇风水气运),取走其中物品,将莲师用过的水晶印章赠予乔美仁波切(该印章留存至今)。他还率35位善男信女远赴印度拘尸那城(佛陀涅槃地),依莲师授记掘出龙树菩萨所造“圣者二兄弟像”及密护神母法门。
弘法方面,他得到五世达赖喇嘛的认可与支持,应蒙古王巴特尔特杰、德格土司等地方首领邀请,在卫藏、康区、安多、印度等地传法灌顶,破瓦法(往生法门)修持直至圆寂;其弘法事业涵盖建寺修刹(主持修建德格达摩岗格桑彭措林、比如县恰如寺——第六世达赖赐名“吾坚曲林”、索县尼玛林寺等200余座寺庙,修缮桑耶寺等古刹)、塑造佛像、写造佛经、布施僧众等,广行利生之事。
教派传承与法脉地位:尼扎系的开创与影响
尼玛扎巴开创的尼扎系,是宁玛派四大黄金法座(多吉扎系、敏珠林系、佐钦系、尼扎系)之一。这一体系的形成与确立,得益于五世达赖喇嘛对宁玛派的大力支持——正是在他的推动下,四大黄金法座成为宁玛派的核心传承象征。尼扎系位列布达拉宫黄金法台排序的十一传承,与多吉扎法王、敏珠林法王、佐钦法王共同位居宁玛派最高法位。
作为莲师108位掘藏大师中“八个林巴”里唯一有转世且形成教派的圣者,尼扎系以其掘出的伏藏法为核心,无祖师辑写经文,唯依伏藏言教,持有东伏藏大圆满《尼扎日光大圆满》,且是宁玛派中少数传承莲师亲传《宁玛大手印》的教派之一,以愤怒本尊为主,护法众多。
尼扎系原有属寺280余座,经战乱合并后尚存170余座,仅西藏那曲地区便有60余座。其教法影响深远,早期佐钦等传承的伏藏经典多源自尼扎伏藏,至今仍有诸多寺院主修其伏藏法,虽因历史原因部分记载未署其名,但其法脉始终在藏地延续,近年始在汉地摄受弟子。
弟子与圆寂:法脉永续的传承
尼玛扎巴的弟子涵盖僧俗各界,包括化身伏藏大师仁增嘎旺多杰、第司桑杰嘉措、阿里沃确活佛等高僧,及蒙古王巴特尔特杰、德格土司、康定土司等地方护持者,均成为弘法中坚。
藏历第十二绕迥铁虎年二月十五(公元1710年),他预知圆寂时刻,平静交代后事,示现成就者威仪后色身融归大乐法界。圆寂时天空清澈,显现“托噶”(大圆满修行中的光明境界)瑞相,彩虹、光明、鲜花缤纷,身体渐缩至手掌大小,后供奉于金质菩提塔中。
弟子们虽悲痛,却深知上师示现无常的深意,纷纷发愿延续教法。此后,随着转世系统的建立,逐渐形成了“第二世至第七世尼玛扎巴”的传承序列,其中第七世为尼玛扎巴贡桑云丹桑布,延续着这一法脉的弘法事业。如今,藏历二月十五作为第一世尼玛扎巴的圆寂日,信众以念诵《大伏藏师尼玛扎巴殊胜祈请颂》等方式缅怀,其“自觉觉他”的精神与伏藏教法,仍滋养着无数修行者。
结语
第一世伏藏大师尼玛扎巴的一生,是佛教“自觉觉他”精神的完美践行。他以灵性开启修行,以明师淬炼心性,以无畏掘藏延续教法,以慈悲弘法利益众生。所掘伏藏均为地伏藏(埋藏于地下的实物伏藏,区别于“意伏藏”——修行者内心觉悟的法要),无个人造作,至今流传;所创尼扎系教法作为宁玛派重要支脉,经后世转世传承(包括现传第七世尼玛扎巴贡桑云丹桑布),始终照亮修行之路。
而这种精神,至今仍是藏传佛教传承中“精进与慈悲”的典范,为后世修行者提供了重要指引。他的事迹不仅是历史,更是一座精神丰碑——那份对法的精进、对众生的慈悲、对传承的担当,将永远激励后世在追求真理与利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