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甘肃渭源县境内的鸟鼠山,历史悠久,地势高峻。《山海经》中记载鸟鼠山曰:“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郭璞注曰:“今在陇西首阳县西南山,有鸟鼠同穴……穿地入数尺,鼠在内,鸟在外而共处。”《尚书·禹贡》载:“导渭自鸟鼠同穴。”郦道元《水经注》云:“渭水出陇西首阳县渭谷亭南鸟鼠山。”
俯瞰鸟鼠山
鸟鼠山位于昆仑山西侧,北延东迤直至陇山结束,是甘肃中部的一条主要山脉。它不仅是古代中原通往西域的边塞要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同时,历史上的鸟鼠山还与数位名人有关。为了寻高访古,在渭源县县志办连书成陪同下,记者于日前专程登临了该山。
导洪荒禹王登鸟鼠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流经甘肃、陕西两省数十个市县,流程818公里,横贯陕西渭河平原,容纳大小河流267条,惠泽陕、甘两省,是中国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渭河有三源,居中是发源于渭源县西南五竹山的清源河,南源是发源于锹峪峡的锹峪河,北源是发源于鸟鼠山的禹河。
据连书成介绍,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率众自鸟鼠山导渭水,开发了这片土地。
根据神话传说,当时中国发生了一次长时期的大洪水,禹主动向天帝请求将息壤赐给他去治水,天帝答应了禹的请求,并派了曾经杀死蚩尤的应龙去帮助他。于是禹带了应龙下到人间,开始平治洪水的工作。
鸟鼠山砖亭
禹带领着他的治水大军来到了渭水源头鸟鼠同穴山。鸟鼠同穴山,绝壁干仞,高耸入云。山上林木茂密,禽兽出没,残害人民。山沟岔间,洪水漫淹。
禹冒着大风大雨走在前面,身后是威武强壮的应龙,还有驮着息壤和地图的一只大黑乌龟以及各方的天神和万国的好汉。在众多的天神和好汉中,有一位叫伯益的人,他能懂各种鸟兽的性情和语言。他首先摸清山林中伤害人的禽兽后,便用鸟兽的语言,说服它们,帮助大禹治水,不要伤害人民,或者暂时离开山林,迁往别处。
赶走了禽兽,人民欢天喜地的帮助大禹治水,他们跟着禹驾舟渡河、凿山开道,把渭河疏导向东流去。禹按照河伯送给他的治水地图划出治水路线,由应龙甩尾在前面开路,开出一条条山沟,使洪水流出,需要堵截的地方,便放上息壤,形成一座座山峰,于是便有了山有了川。
鸟鼠山禹王庙
禹王庙内供奉的大禹塑像,后面就是应龙
鸟鼠山品字泉是渭河水的源头
经过一段千辛万苦,渭源地区的洪水终于被禹治理平息了。禹见洪水平息后的鸟鼠同穴山坳有三眼清泉流出,就将此水定名为渭水,将三眼品字形的流泉作为渭水的发源。品字泉流出的山沟是应龙划出,至今人们称为龙王沟。为了纪念大禹治渭的功绩,后人在鸟鼠山修建了一座禹王庙,至今香火不断。
巡秦城始皇帝驻跸
公元前220年,始皇帝赢政27年,秦始皇西巡陇西、北地两郡。
当时秦始皇39岁,相貌魁魁,血气方刚。他用了二十五时间南征北战,攻守分合,和谈攻伐,不断消灭敌方,壮大自己。终于在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由将军王贲临淄,灭了齐国,统一了六国,登上皇帝的宝座。赢政登基后,便决定巡视天下,安民励官,厉精图治。
据连书成介绍,秦,这一狄羱戎羌部落融合的民族,是喝着渭水成长壮大起来的。因此,西巡陇西,就是寻根拜祖回娘家。始皇帝带着他的文臣武将、士卒卫侍,探水溯源,沿渭河而上,到天水、羱道(今武山及陇西东铺一带)、襄武(今陇西县)至首阳(今渭源县)。当时的陇西郡治在狄道(今临洮)。要到狄道,就得经过首阳,穿越鸟鼠关山。
八月的渭水源头,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稼禾丰穰。始皇赢政兴致待特别好,他不顾一路的颠簸劳顿,下了御辇便催马扬鞭跨上鸟鼠关山。一条关山,分水两流,东流渭水,西入洮河。沿东西两水沟谷劈开一条通道,连襄武、羱道,西达狄道,这条通道翻越鸟鼠关山,成为边陲要塞。战国时秦昭襄王所修筑的长城,就沿着这条通道,依山婉蜒起伏。秦始皇登上山顶,被这雄威壮观的山形地貌所吸引,信马逐猎。后沿城垣而下,到了关山脚下的一座长城烽燧。这里驻守着值更守边的更卒将士,他们跪迎皇帝于烽燧北面的边候府衙,该衙修建在蜂斗山下的小镇旁,依山傍水,门前有街道店铺,是商旅集散之地。
秦始皇和他的文臣武将在这里住宿一夜,第二天翻越关山,沿滥水北去了狄道。此后,这里的边候武将、地方臣民把这次巡幸当作至高无尚的荣幸。为了永久纪念,遂在边候府内建了寺庙,取名秦王寺,将院内拴马的柳树命名秦王拴马树,神泉尊为秦王饮马井。寺院建规模壮观,一进三院,有正殿、山门、会场等。后来因战乱屡建屡焚,规模渐衰,但遗迹尚存。
封君达隐居鸟鼠山
连书成告诉记者,鸟鼠山还与一位古代高人封衡有关。汉建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非常注重养生之道,追求“龟寿永年”。为此,曾下令广招仙释与方伎人物,充作顾问。向他们征询修真养性之诀,强身怯病之道。当时招揽的人物有:左慈、华佗、封衡等方术之士十六人。其中,封衡字君达,以道术称,常骑青牛,故号“青牛道士”。
汉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召问养生之道。封衡劝他说:丞相若想延年益寿,须得做到以下几条:减思虑、节饮食、慎房事、戒驱驰。以后,他又为曹操讲了许多养生常识。曹操厚待他。他不喜在朝廷留住,嫌那儿噪杂繁嚣,不能清静。几次辞行,都没获准。后来他揣摩曹操坚留他的原因,于是潜心著述。完成养生学典籍《容城养气术》、《灵宝卫生经》等10卷。书成之日,上之朝廷。然后飘然而去,归隐故乡渭源鸟鼠山。
封衡幼得师传,修炼于此,服黄精50余年,经常入山采药,炼制丸药,施舍世人。有时遇到病死之人,如倘未僵硬,便从腰间探出个小小竹筒来,倾出数粒丹丸。让家人灌服,死人很快便复活病愈。有时也不施药,用一根金针刺入穴位,病疾应手便愈。名声传得大了,求药人常常蜂涌而来。有时,封衡隐而不见,只留下空屋冷灶。有时,却与求药者不期而遇,随手施救。
封衡后来探访到长乐道人鲁女生在嵩山得到玉女所授《五岳真形图》和修炼之诀。于是便去寻访鲁女生。鲁女生隐居在华山,封衡找到了他,跟从鲁女生好多年。鲁女生观察,测试了很久,才问其来意。封衡请求鲁女生收己为徒,并传授《五岳真形图》。鲁女生见封衡心诚,又是有缘之人,便给他传授了《五岳图》,详细告知他修炼之诀,和修炼中各阶段的注意事项。封衡得到鲁女生传授后,又归隐鸟鼠山修行。一直到200多岁后,告别乡亲,离开渭源去了玄丘山,以后羽化而去。
隋炀帝西行临渭源
据《隋书》载,隋炀帝于大业五年(609年)为经营西域而西巡河西。当年三月,他由长安出发,沿渭水西行,出萧关,度陇山,经天水,过陇西,于四月初六至渭源。当时渭源县属陇西郡所辖,有五千多户人家,人口万余。炀帝驻跸渭源县城,憩宿一日后,便吩咐侍从,摆驾鸟鼠山。
鸟鼠山奇峰烟锁,禹洞风生。渭水的出处在龙王沟脑,那是一处古木葱茏的山间盆地。面南背北。脑弯里靠北一片断崖,有道断裂罅隙,深不知底。人走近前,只听风吼水腾之声。裂罅之中,一股激流喷涌而出。
炀帝一生最喜品诗题句,此行他在鸟鼠山的“品字泉”旁自拟了一联让从臣看:
“地干纪灵异,同穴吐洪流。”
游过禹庙,炀帝纵马登山,扬鞭指点鸟鼠山景。炀帝目之所至,神清气爽。又闻得深林虎啸,采药人遥歌,禁不住幽思汹涌。望着高缈的群峰,云雾中隐约的曲径,他不由想起了在此地隐居过的青牛道士封衡。仙人已去,遗踪犹存。于是凑着前两句诗,续写眼前景致:
“长林啸白兽,云径想青牛。风归花叶散,日举雾烟收。”
炀帝在此地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围猎。炀帝召集了一些野老村民、围猎壮士,来恭承皇筵。他询问了鸟鼠山的风土人情、掌故传说,以及封衡后人的情况。炀帝兴奋之余,又出示自己的诗作,令群臣赓和,相为品评。他于鸟鼠山饱游三日,游赏了陇坻之水,他对此水很感兴趣,并在《临渭源诗》一诗中对此作了形象的描写。
炀帝自长安出发,行程千里,渭源是第一个休整之地。在此历七日之久(四月初六至十二日),围猎搜奇,撰文赋诗,受诸国朝觐,这一系列重大活动,史书均有明确记载。除了渭源当时政治、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与渭源山水的灵秀是分不开的。
隋大业五年(609年)农历四月十二日,隋炀帝一行离开渭源向狄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