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雪域 探寻三餐四季的味觉记忆

来西藏一定要尝尝地道的美食,每一道菜品都承载着藏族人民的热情与智慧。

文化专题 2025-05-29

AI音乐的未来:融合、赋能与版权规范的全景思考

本文旨在探讨AI音乐与传统合成器、宿主软件的关系,论述如何“喂饱”AI以实现真正的音乐智慧,呼吁国际范围内版权规范的完善,并展望宿主软件与AI深度融合带来的创作革新。

文化专题 2025-05-28

藏译本《唐书·吐蕃传》对传统藏文史书的影响

《唐书•吐蕃传》《通典》《资治通鉴》等汉文史料对吐蕃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记载。

文化专题 2025-05-27

青海夏卜让千户部落的历史渊源

“夏卜让”(ཤྭ་སྦྲང་།)属于“鹿”图腾的氏族。后来,“鹿”图腾的氏族又分化为“鹿头”、“鹿颈”、“鹿胸”、“鹿尾”等等的氏族。故“夏卜让”(ཤྭ་སྦྲང་།)又属“鹿胸”氏族的后裔。最终,氏族名演变为部落之名。

文化专题 2025-05-26

文县铁楼乡:白马藏人的独特风情

该乡旧寨草坪有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有东汉时“铜洗”。境内的白马河,为文县八河之一,因铁楼乡别名白马峪而得名,发源于该乡海拔3543米的石垭子梁,从全乡穿境而过,经城关镇干沟坪、刘家咀、西元汇入白水江。

文化专题 2025-05-23

汉藏语系的形成与史前文化的扩散

3000年前的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青铜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现今汉藏语系谱系众多的现代格局。

文化专题 2025-05-22

肖像画与人生史——艺术作品中的司徒班钦形象研究

18世纪康区高僧司徒班钦开创了新噶玛嘎智画派,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诸多由其弟子等创作的以司徒班钦为描绘对象的肖像画唐卡作品以诸多身份展现了司徒班钦的形象,可以与相关史料相互印证。

文化专题 2025-05-20

文化交融历史背景下西藏绘画“东渐”探析——以勉萨画派为例

从18世纪开始,西藏绘画特别是勉萨画派在康巴、安多、内蒙古等地区以及清宫廷不断发展与创新,更是衍生出康区勉萨画派、安多勉萨画派、清宫勉萨画派、内蒙古勉萨画派等区域性支派。

文化专题 2025-05-19

文县白马藏人神秘的“池哥昼”

池哥昼是白马藏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

文化专题 2025-05-16

青海贵德县郭密藏族部落的历史概述

“郭密”(སྒོ་མེ།)是藏族的一个古老“氏族”名。后来,从氏族之名转化为部落名,由部落名又成为地名。

文化专题 2025-05-15

乡村振兴背景下青海民间文艺社团发展探究

乡风文明是乡村建设的灵魂,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挖掘民间文艺社团这一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所蕴含的社会价值,探索当下民间文艺社团存在的现实问题,思考民间文艺社团未来的发展对策,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协调推进的积极作用是新时代的文化发展的重要议题。

文化专题 2025-05-14

《格萨尔》戏剧文化的起源、类型与特征

因为《格萨尔》是说唱叙述体,保留了史诗的语言特点,曲多白少,以唱腔和身段表演情节,以故事的诗意构成,唱词的曲调构成,搭配成《格萨尔》藏戏一个特殊的舞台风貌;《格萨尔》马背藏戏主要特征是马背上完成赛马技艺表演,其圆场、绕场和过场等均在戏剧广场的外缘,或借助崇山峻岭、河边草地、湖岸沙滩等场地骑在马上展开表演。

文化专题 2025-05-13

论三朝《高僧传》文学互见艺术

三部僧人传记,作品资料丰富翔实,一些事迹虽与传主生平主线关系不大,但却能生动地反映高僧生活的另一面,所以三位作者都在文中积极运用了互见法,将这些材料安排到别的传记中,既表现僧侣间的交游,又突出高僧人格魅力,同时更为全面地展示出高僧独特而丰富的个性、贡献、交游等,可谓文美义周,互见法的使用使三朝《高僧传》更具鲜明的文学特色。

文化专题 2025-05-12

渭源五竹寺:明建文帝隐迹甘青的雪泥鸿爪

现在我们只能从冗繁的史料中翻拣一些零碎片段,在古老传说里探寻建文帝的蛛丝马迹。

文化专题 2025-05-09

青海贵德县郭密藏族部落的历史概述

“郭密”(སྒོ་མེ།)是藏族的一个古老“氏族”名。

文化专题 2025-05-08

仲达仓:通天河畔百年前的驿站

仲达仓是青海玉树地区古村落最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一处前承先民智慧,又凸显当时社会发展形态特点的珍贵文化遗存。

文化专题 2025-05-07

把握基础、深刻认识、传承弘扬史诗《格萨尔》

保护传承和弘扬格萨尔史诗,要解决好基本认识、基础定位问题,使人民的格萨尔以活态的形式鲜亮而壮美地活跃于人民的生活之中。

文化专题 2025-05-06

概说汉文版《中华大藏经》

汉文大藏经为历代僧侣译师信徙们将印度释迦牟尼佛陀讲述的佛经翻译成汉文,其中也有从藏族高僧译师从梵文译成藏文佛经翻译成汉文的,以经部、律部、论部三藏为主要内容。

文化专题 2025-05-06

渭源首阳山:伯夷叔齐采薇之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获悉,伯夷叔齐就埋葬在今甘肃省渭源县首阳山,其墓至今犹在,欣喜之余,记者便专程前往进行拜谒和考察。

文化专题 2025-04-30

藏族口头文本的叙事与意义——热贡”萨朵”赞词的宗教学解读

作为一种传统地方性知识的口头传承方式,”萨朵”赞词和表演本身都蕴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是当地人认知个体与集体、地方和宇宙的重要方式,更是当地人积极主动对其生存的地方施加有益影响的一种方式。文章以宗教学理论分析藏族”萨朵”这一古老的口头文本,认为赞词、演说者、观众、场域等诸要素共同构成了独特的整体性地方文化,呈现出自然地理知识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传统认知文化。

文化专题 2025-04-29

从藏族对裕固族的影响看吐蕃与回鹘的文化交流

回鹘与吐蕃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虽然发生过双方之间相当一段时间的冲突和矛盾,但是在语言、文字、文学、宗教等诸方面都有着普遍而深入的文化交流。

文化专题 2025-04-28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道歌”艺术溯源及其流变

对“道歌”与“小宝卷”的缘起、“道歌”的源流追溯以及在地化传承诸问题的学术探索,有助于理解和认识青藏高原东缘地带流传的“道歌子”、道拉、嘛呢经等民间说唱文本的发展及其演变。

文化专题 2025-04-27

渭源鸟鼠山:禹王导水 秦皇逐猎

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率众自鸟鼠山导渭水,开发了这片土地。

文化专题 2025-04-25

地理环境对藏传佛教在甘青地区传播与发展的影响

甘青地区是我国藏传佛教流布的重要地区,是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区域。

文化专题 2025-04-24

却藏寺建筑墙体的基本形式与构造做法研究

文章通过对寺院的访查和测绘,选取寺院九龙壁遗迹、院墙和各建筑围护墙体,对其基本形式和构造做法进行研究,并简要分析其中蕴含的构造智慧和文化内涵,对却藏寺建筑在保护、营建和人居环境与文化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文化专题 2025-04-23

宗喀巴大师与却藏活佛系统

摘要:宗喀巴大师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是享誉世界的一代佛教宗师,他最初的启蒙经师是青海夏琼寺的创建者曲结顿珠仁钦。根据青海著名格鲁派寺院却藏寺和夏琼寺僧人的口传、

文化专题 2025-04-22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藏医学传承与发展

(2018年11月23日至25日,由海南省医学会主办的“第三届亚太国际急诊论坛”在海南省文昌市召开,西宁宏觉寺住持噶尔哇•阿旺桑波出席并发表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藏医学传承

文化专题 2025-04-21

渭源:灞陵虹桥卧长云

近年开辟的以木桥为中心、沿渭水源头两岸延伸的带状“灞陵公园”,不仅是城镇居民休闲娱乐怡情享受的场所,更是外来游人学者观光探奇的必到之地。

文化专题 2025-04-18

吐蕃治下的吐谷浑王世系与可汗名号研究

留在青海为吐蕃所统治的则另有一支王系传承,约五六代。

文化专题 2025-04-17

青藏高原早期交流路线的形成原因

这一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景观,以及其在亚欧文化交流中的关键地位,同时也能从历史性的演化规律中,进一步把握青藏高原在亚欧文化交流中所处的地位。

文化专题 2025-04-15

Copyright © 2025 tibetcul.com